哪些人容易患前列腺癌
日前,中國抗癌協會舉行“致明天”前列腺癌患者及醫務工作者藝術作品展。在展會上,專家表示,我國前列腺癌發病形勢嚴峻,但公眾對前列腺癌的認知水平仍然較低,需要提高認識,定期體檢,爭取早期發現。
前列腺癌是全球范圍內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癥,在我國是男性第六常見的癌癥。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那彥群教授表示,在約20年前,前列腺癌在我國并不普及,泌尿科大夫一年也碰不到幾例,而現在,它已成為我國老年男性的高發惡性腫瘤,年齡越大患病幾率越高。隨著老年人口基數的不斷增長,預計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還將繼續快速增長。
哪些人群是前列腺癌的高危人群?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朱剛教授介紹,盡管任何男性都可能患上前列腺癌,但如下因素會增加發病風險。
年齡 前列腺癌在40歲以下男性中很少見,但發生這一疾病的可能性在50歲之后迅速升高,并且每10例確診前列腺癌的患者中約有6例年齡超過65歲。
家族史 如果一位男性的父親或兄弟患有前列腺癌,則其發生前列腺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以上。兄弟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的發病風險高于父親患有這一疾病的男性,而多位親屬患有這一疾病的男性發病風險更高。
種族 非洲裔男性發生前列腺癌的風險高于白人和西班牙裔男性,而亞裔和太平洋島民中這一疾病的發病率則相對較低。
遺傳異常 由于前列腺癌是正常前列腺細胞中的DNA發生改變所致,因此基因改變或缺失可能會增加發病風險。大約5%~10%的前列腺癌病例與遺傳性基因改變相關。
朱剛提醒,患者出現以下癥狀時應警惕前列腺癌:夜間尿頻,尿流減弱或為間斷性,尿痛、灼熱感或血尿,射精疼痛或精液中帶血,背部、臀部或骨盆部位持續性疼痛,疲勞、食欲減退或體重減輕,全身日漸虛弱、消瘦、乏力,淋巴結腫大及下肢腫脹。
前列腺癌雖然是男性疾病,但發現疾病的常常是他們身邊的女性。中國抗癌協會副秘書長劉端祺教授說,在臨床上,相當一部分前列腺癌是妻子發現的。因為男人常不太重視自己的身體,而女性更加細致,會更關心他們的健康。他說,前列腺癌如果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接近100%。目前,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查是公認早期篩查前列腺癌的最佳方法。《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2014版)》指出,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應接受例行直腸指檢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查,對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應該從45歲開始進行每年1次的檢查。
對于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療,朱剛教授說,目前雄激素剝奪治療是我國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然而約90%的患者在接受雄激素剝奪治療18~24個月后,由于治療失效會發展為“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甚至轉移至前列腺以外的其他器官。該階段的前列腺癌患者過去一直是臨床治療上的難點,現在多項國內外前列腺癌診療指南指出,新型雄激素生物合成酶抑制劑為雄激素剝奪治療失敗后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因此,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也不要放棄希望。(本報記者 朱國旺)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