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有賴于全民共治——廈門市 “食品安全斗陣行”首期線下抽檢活動側記
圖為市民代表抽檢食品樣品后相關人員進行登記。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 12月11日上午,廈門市食安辦舉辦的“食品安全斗陣行”線下抽檢活動啟動,一支由人大代表、大學教授、律師和企業(yè)員工組成的12 名監(jiān)督員,市民代表與市食安辦和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工作人員分成兩組,分別來到超市和社區(qū)便利店,進行糧食加工品、食用油線下抽檢活動。
抽檢品種隨機挑
“就選這個面線,這是廈門人平時最喜歡吃的。”來自福建省人口學會副會長、廈門大學鄭啟五教授拿著一包手工面線對現(xiàn)場工作人員說,鄭教授是食品安全監(jiān)督員。他現(xiàn)場選取一包廈門本地產和一包廣東生產的手工面線交給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工作人員。
市民代表蘇穎則叫超市售貨員拿了裝有500克和1000克大米各一袋,交給了工作人員,她說,大米是市民每天都需要吃的,網友票選這個類別,特別具有廣泛性。她表示,這次有幸成為市民代表特別感慨,食品安全關系到我們每個人,這不僅僅是食品監(jiān)管部門的事,需要更多的市民有參與意識、監(jiān)督意識。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跟專家面對面的溝通,解決一些疑問解惑,一方面可以提高市民對食品安全的認識,另外也是澄清一些對食品安全的誤解。
此外,抽檢人員還隨機抽選了兩桶食用油以及黑米和蜂蜜。在現(xiàn)場,市民代表和監(jiān)督員陸續(xù)把樣品交給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登記人員,此后,工作人員對今天的抽檢品種和批次分別填寫抽檢樣本告知書、紀律反饋單和食品抽樣單三份報告,并經被抽檢和抽檢雙方簽字確認。
抽檢角色多元化
這次抽檢由線上票選品種再到線下抽檢采樣,這是廈門市食安辦以“民以食為安”為出發(fā)點,為了讓更多的市民參與食品安全監(jiān)管工作。來自集美大學在校學生林哲燕是市民代表之一,在抽檢現(xiàn)場,她對照食品品類,認真選取抽檢樣品,積極與食品監(jiān)督安全員溝通交流,學習食品安全方面的常識。小林告訴記者:“這樣的活動很精彩有意義,食品安全對我們生活太重要了,以前覺得食品藥品抽檢工作離老百姓很遠,只是執(zhí)法人員的事,今天現(xiàn)場參與抽檢,讓我對食品安全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律師參加食品安全抽檢,是食安辦希望此次活動抽檢角色多元化。來自律師協(xié)會刑事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專職律師蔡明陽認為,“讓市民全程參與抽檢,就是一次科普活動,可以多維度了解和判斷食品安全的信息,有利于自身維權的需要。” 他說,老百姓維權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個是知情權,現(xiàn)在國家相關部門的網站,老百姓都可以上網去查詢相關產品的安全實情,這個是基礎,市民要多多了解;二是維權,就是說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可以向當?shù)氐南嚓P部門投訴、咨詢、舉報,老百姓的維權意識提高,也是有助于食品安全的提升。
抽檢回應社會關切
廈門市食安辦副主任饒滿華表示,創(chuàng)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的成果是全民共享,離不開全社會共治。因此,監(jiān)管部門必須傾聽民聲、聚焦民意、回應社會關切,把群眾反應強烈、高度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作為工作的重點和主攻方向,確保監(jiān)管工作與群眾期待相一致。市食安辦希望通過打造食安斗陣行這個平臺,讓更多市民關注、參與和支持食品安全工作。在接下來的活動中,還將對此次市民“點單”的其他類食品依次進行抽檢。
在抽檢完食品之后, 12 名市民代表、監(jiān)督員來到位于海滄區(qū)的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參觀考察食品檢測實驗室,零距離體驗食品檢驗檢測流程。據(jù)介紹,該中心每年要承擔進出口檢驗以及國家、省、市級食品抽檢任務4萬多批次。平均每個食品要檢的項目就有一二十項,算下來一年要檢幾十萬項。從2015 年抽檢結果看,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在全國抽檢17萬批次食品,廈門食品合格率96.8%;福建省對該市食品抽檢合格率為98.29%;廈門市級食品抽檢的合格率為96.01%。這個數(shù)字看起來較低,主要是因為該市監(jiān)管部門的抽檢針對性和靶向性更強,因此發(fā)現(xiàn)的問題也相對較多。2016年,廈門市正在創(chuàng)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抽檢的范圍跟整個數(shù)量是2015年的3倍,就是達到每千人4.75份,總共大概是1.9萬份。
隨后,食安辦副主任饒滿華宣布:“今天抽檢的10個品種30 個批次食品送到國檢技術中心進行檢驗 ,對抽檢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將從嚴處理,并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示抽檢結果。”(汪斌 劉啟國 劉偉程)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