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治療時出現低血壓怎么辦
血壓是由于血液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形成的,除此之外,還受到神經和體液激素的調節,神經調節包括中樞神經、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的壓力感受器以及自主神經(植物神經),體液調節包括兒茶酚胺(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等激素。
臨床上用于治療高血壓的藥物都是針對血壓成因和血壓調節機制的,如鈣拮抗劑用于降低外周阻力,利尿劑減低血液容量,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針對的是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而β阻滯劑主要針對交感神經和兒茶酚胺。
實際上正常人的血壓是不斷變化的。很多人診室血壓經常高于在家里自測血壓,稱為白大衣高血壓或者白大衣現象。多數人正常人在休息后一段時間內血壓是逐漸下降的,有些患者血壓越量越高,說明血壓水平受到了情緒的影響,甚至有焦慮或者強迫癥的可能性。
低血壓的起因和應對
有些患者來門診看低血壓,但事實上正常人不存在“低血壓”這樣一種疾病,實際上許多人靜息情況下血壓低至80/50mmHg仍能正常地運動、工作和生活。但在營養不良、失血、過敏、應用某些藥物(如某些治療前列腺增生的藥物)、許多疾病(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嚴重疾病(如敗血癥)或者疾病的終末期(惡性腫瘤、心衰等)血壓也會下降,甚至出現休克表現。我們從臥位突然起立,如果過快和過猛,也會因一過性血壓減低出現頭暈。劇烈運動、高熱環境、大量出汗、嘔吐和腹瀉、長期進食水減少或者節食也會導致血壓下降。
老年患者不但主動脈彈性減低,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下降,對于血壓變化的感知和調節減慢,容易導致血壓過高、過低和波動過大,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當由臥位到立位,收縮壓下降大于20mmHg~30mmHg,舒張壓大于10mmHg稱為體位性低血壓,嚴重的體位性低血壓甚至會發生體位性暈厥。
導致體位性低血壓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血容量減少,如失血、失液;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如帕金森病、多發系統萎縮、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如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炎;靜脈內血液存貯增加:如飲酒、靜脈曲張、長時間臥床、久坐久蹲體位等,也有一些是由于使用藥物所引起低血壓,例如大劑量使用利尿劑、低鈉血癥;α阻滯劑,如哌唑嗪和治療前列腺增生的同類藥物;三環類抗抑郁藥,如阿米替林、多慮平、丙咪嗪和氯丙咪嗪等;吩噻嗪類:氯丙嗪、異丙嗪、奮乃靜等;硝酸酯類藥物如硝酸甘油,尤其當與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同時使用時;降壓藥物使用和調整不當。這些情況下都有可能引起低血壓現象。
平時,為避免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應盡量避免使用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藥物;避免突然的體位變化,尤其到直立位;少吃和多餐,以避免餐后低血壓;避免增加腹內或者胸內壓力的緊張動作,如器械運動,可以減少靜脈血液回流心臟;同時多做增加靜脈回流的動作,如肢體運動和肌肉的收縮;彈力襪對尤其存在靜脈返流者可能有效。
糖尿病、帕金森病、多發系統萎縮和其他各種原因導致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患者,會導致壓力感受器的神經損害或者傳導障礙,導致血壓調節失敏或者失靈,容易導致血壓波動過大甚至出現非常嚴重的低血壓。
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寧高勿低
有些患者在家不量血壓,只是每月取藥時來門診讓醫生量一次血壓。殊不知多數情況下來門診測量血壓水平一般會高于家里或者生活狀態,如果醫生完全按門診血壓調藥的話,往往會造成在家血壓過低甚至出現低血壓帶來的問題。
許多不經常測量血壓的患者,一旦天氣轉暖、遇到大汗、吐瀉或者因為加用了治療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往往不知不覺中出現低血壓。或是對血壓變化過度敏感和過度反應,血壓稍有變化便增加藥物,尤其服用快速降壓藥物如心痛定(硝苯地平平片),容易導致不可控制的低血壓甚至其他風險,如心率增快、心肌缺血/心絞痛、誘發心衰和心律失常。
另外,基于最新的臨床試驗證據和有關降壓的國際、國內指南,多數高血壓患者將血壓降到140/90mmHg以下就可以了,包括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和腎病患者,老年人收縮壓不高于150mmHg就可以了。
尤其老年人對于高血壓的耐受性很好,只要血壓不是過高,一般不要急著把血壓降下來,降壓不當導致的低血壓比高血壓本身危害可能還大。有些老年人甚至根據血壓測定值決定是否服用和服用多少降壓藥物,結果血壓無論怎么樣也調不好,越調越亂,每天血壓像過山車一樣,心情也跟著大起大落。如果血壓波動過大,沒有辦法很好控制,除了調整用藥品種、劑量和用藥時間以外,一般寧高勿低。
平時血壓控制較好,一旦血壓突然升高,首先應該找出原因或者尋找誘因,精神神經因素如生氣、過勞、緊張、驚嚇、焦慮、失眠等,憋尿、尿頻,腦后循環缺血或者短暫腦缺血發作、腦外傷及其他腦血管事件,感冒、咳嗽、哮喘及相應的治療藥物,疼痛及使用治療疼痛的解熱鎮痛藥,應用某些精神類藥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此類患者應首先解決導致血壓升高的原因或者誘因,使用降壓藥物應十分小心,并注意監測。有時甚至不使用降壓藥物血壓也可以降到正常,例如失眠患者,一片鎮靜催眠藥就可能解決問題。強烈、短暫和一過性因素導致的血壓升高,如果一味使用降壓藥物,待誘因去除之后,其結果必然是低血壓。(作者單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