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磁共振檢查先做好安全準備
如今,人們到醫院看病,經常需要做超聲、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CT)、磁共振(MRI)等醫學影像學檢查。這些醫療設備就像臨床醫生的另一雙“眼睛”,為疾病診斷與治療提供肉眼難以發現的一些關鍵信息。而在很多人看來,CT等采用X線的檢查存在一定輻射,會對人體造成影響;而磁共振檢查是通過磁場效應進行醫學成像,不存在輻射,因此比較安全。
那么,磁共振檢查真的沒有風險嗎,多做幾次也沒事兒嗎?日前,在由北京協和醫院放射科、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放射科等聯合舉辦的“放射科運營的全面質量管理優化:質量和效率分析”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回答了上述問題,強調了磁共振檢查的安全風險、注意事項和值得關注的一些研究發現。
醫患均應接受安全培訓
今年7月,上海某醫院發生的一起事故給人們上了一堂磁共振檢查“安全課”——由于患者及其家屬不聽醫護人員勸告,私自將輪椅推進檢查室,輪椅直接“飛”上磁共振設備,導致醫院該臺設備停運并檢修。
“磁共振檢查中的一大安全問題來自設備本身。”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放射科首席質量官Greg L.Katzman教授告訴記者,雖然磁共振檢查比CT檢查更安全,但是該設備會形成強大的磁場。這意味著,進入檢查室的人員一旦帶有金屬物體,這些物體可能會被吸到醫療設備上。
Greg L.Katzman教授介紹,在美國的醫院里,磁共振設備均被放置于上鎖的檢查室內,相關人員只有刷卡才能進入。“禁止金屬物體進入磁共振檢查室是必須嚴格遵守的一條安全線。需要注意的是,所有靠近磁共振設備的醫護人員、患者及其家屬都必須接受相關安全培訓。”
體內金屬異物會受磁場干擾
“還有一些安全因素與患者本身相關。”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放射科主任David M.Paushtre教授強調,如果受檢查者的體內有植入性心臟起搏器等醫療器械,磁共振設備產生的強大磁場會干擾這種醫療器械的功能。另外,如果患者眼睛內有金屬異物,做磁共振檢查也會導致一些安全問題——其眼內的物體會在設備的磁場作用下發生位移。因此,在做磁共振檢查前,被檢查者必須詳細地說明自身情況。
只在必要時才選擇增強核磁
“很多人認為,即使多做幾次磁共振檢查也不會對身體產生什么損傷,但是這其中也有例外情況。”Greg L.Katzman教授對記者說,有時對一些疾病的檢查光采用普通磁共振檢查技術還不行,而是需要采用增強磁共振。在增強磁共振檢查中,醫護人員要為患者注入一種增強劑,即釓金屬離子的螯合劑,目的是改變組織的信號強度、提高組織對比,以便發現微小病灶和進行鑒別診斷。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研究發現,含釓增強劑對于腎病患者會導致一定風險,有可能造成組織纖維化。因此,醫生和患者都應該意識到,只有必要的情況下才選擇增強磁共振檢查。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