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抗菌藥使用是醫患雙方的事
圖為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中)、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右)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劉新民院長(左)共同啟動2016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活動現場。 文/圖 本報記者 陸旅星
2016年11月14~20日是第二屆“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11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共同舉辦“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中國宣傳活動啟動儀式,本次活動的主題為“慎重對待抗生素”,旨在宣傳和貫徹合理處方及使用抗菌藥的理念。
抗菌藥耐藥已成巨大威脅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劉新民院長介紹說,1928年弗萊明首次發現了青霉素,使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廣泛應用,挽救了無數傷員的生命。而近年來,由于全球人口移動增加以及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病菌繁殖進化高速演變。當人們第一次使用某種抗菌藥時,這些藥物能夠殺滅細菌,但仍有些抵抗力強的細菌僥幸存活。而當再次使用這類抗菌藥時,殺菌效果就會越來越差,體內的“強壯”細菌則會越來越強。當大多數抗菌藥都無效時,人們對感染性疾病就會束手無策。因此,抗菌藥耐藥性問題正成為人類生命安全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巨大威脅。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也在啟動儀式上呼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廣大醫務人員要不斷提高用藥知識水平,規范用藥行為,科學合理地使用抗菌藥;同時,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用藥指導,糾正公眾自我抗菌藥物治療的行為。希望每一個人都學習抗菌藥的基本知識,了解濫用抗菌藥的危害,從自我做起,慎重使用抗菌藥,維護全世界人民群眾的共同健康。
今年8月,我國《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出臺,標志著我國就遏制抗菌藥耐藥問題形成了科學嚴謹的頂層設計與制度框架,進一步推動了我國抑制抗菌藥耐藥工作的進展。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對中國《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實施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是由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活動,其目標是提高全球對抗菌藥耐藥問題的認識,并在社會公眾、醫務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間尋求和探索最佳實踐方法,從而避免抗菌藥耐藥的繼續發生和擴大。世界衛生組織鼓勵所有成員國積極參與宣傳活動,并期待今后加強與中國政府的合作,推進抗菌藥合理使用的宣傳教育,以更好地保護公眾健康。
正確掌握抗菌藥使用原則
濫用抗菌藥物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專家指出,濫用抗菌藥可以損害人體器官,影響肝臟、腎臟功能,引起胃腸道反應等。部分抗菌藥還可影響聽力,特別是對學齡前兒童損害更大。而長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所產生的細菌耐藥將會導致患者無藥可治,濫用抗菌藥相當于慢性自殺。因此,抗菌藥物的正確使用,是醫院和患者雙方都需要直接面對的嚴肅問題。
醫療機構的醫生、藥師都是專業人員,應該在開具處方時就嚴格把握抗菌藥物的使用適應證。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助理王平在啟動儀式上介紹,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對抗菌藥的使用采取三方面措施進行管理。一是限制抗菌藥使用,門診取消輸液治療,病房實行授權制;二是臨床用藥分級別,特殊級使用抗菌藥需經有資質的臨床醫師或藥師會診后使用;三是針對重點病種、重點手術的抗菌藥物使用進行規范管理。
對患者來說,更應該清楚認識抗菌藥物的適應證和副作用,特別是一些常見的抗菌藥物,如青霉素、紅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頭孢菌素、鏈霉素等。一般來說,醫生在開具處方時會明確告知使用抗菌藥的注意事項。另外,患者還可以仔細查看藥品說明書,抗菌藥物的適應證是細菌感染,沒有細菌感染的情況都不應使用抗菌藥。
啟動會上,專家特別提出了公眾使用抗菌藥物的原則。
1.講衛生、多運動。要勤洗手,保持環境衛生,減少感染細菌的機會,特別是家中有幼小的孩子。運動可強身健體,增加抵抗力,遠離細菌感染。
2.遵醫囑用藥。按醫生要求使用抗菌藥物,即使病情好轉,也要按照處方完整使用一個療程的抗菌藥,不能隨意停藥,以防細菌耐藥發生。
3.不要自行購買抗菌藥。抗菌藥是處方藥,除非有執業資格的醫師開具的處方,否則不要私自購買并服用任何抗菌藥物。
4.家里沒有用完的抗菌藥物不要留著,用剩的抗菌藥一定要及時處理,以免他人誤服或藥物過期等。
相關鏈接
從嚴格意義上講,抗生素與抗菌藥物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前者來源于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或部分合成產品,在低濃度下具有確切的抗菌作用;而后者則既包括抗細菌的抗生素,又包括了人們通過化學方法合成得到的和抗生素具有類似抗菌作用的藥品,如喹諾酮類、磺胺類等。因此,通常情況下人們(包括部分醫藥專業人員)泛指的“抗生素”實則為“抗菌藥”范疇。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