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配置資源 提高監管效能 食品生產者風險分級管理辦法宣貫師資培訓班在京舉辦
本報訊 記者陸悅報道 日前,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一司主辦、高級研修學院承辦的食品生產者風險分級管理辦法宣貫師資培訓班在北京舉辦。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新疆建設兵團食品藥品監管局的100名優秀師資代表參加了培訓。本期培訓班旨在做好《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的逐級宣貫、培訓、實施,推動風險分級管理制度落實到位。
“風險分級管理制度是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制度和方法。實現風險分級分類監管,是實現科學監管的第一步。”食監一司司長張靖在培訓中表示,我國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企業共計1181萬家,還有難以統計的眾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食品藥品監管人員共計26.6萬人,產品種類多、監管主體多、風險隱患多及監管資源有限的矛盾仍然很突出,且監管工作中還存在平均用力、不分主次等現象,使監管工作缺少靶向性和精準度,監管的科學性不高、效能低下的問題還較普遍。建立實施風險分級管理制度,能夠幫助監管部門通過量化細化各項指標,深入分析、排查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并使監管視角和工作重心向一些存在較大風險的生產經營者傾斜,適當減少對風險程度較低企業的監管資源分配,從而最終達到合理分配資源,提高監管效能的目的。同時,也有助于監管人員更好地了解食品行業中存在的風險點,掌握食品行業發展的基本態勢和實際情況。對于生產經營者,通過分級評價,能夠進一步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安全意識,提升風險防控和安全保障能力,督促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培訓班本著為各地培養食品生產風險分級管理宣貫師資力量這一宗旨,由制度的起草者就風險分級管理的基本概念、制度背景、設計思路、主要內容進行詳細解讀。另外,為提高風險分級制度的實用性,本次培訓特別增加了風險分級案例模擬及信息化系統介紹的課程,使學員從案例模擬中掌握風險分級的具體實施方法,為風險分級管理制度的貫徹實施和下一步各省級局組織宣貫培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員普遍反映本次培訓班授課內容豐富實用,通過培訓,對食品生產者風險分級管理制度有了更深的認識,對在本地開展風險分級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食監一司要求,本次培訓班結束后,各地要做好對《辦法》的解讀、宣貫和培訓等工作。一是要充分發揮省級局在食品生產者風險分級管理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及時制定各地的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工作規范,并在本轄區內組織實施。二是要充分做好風險分級管理與日常監督檢查的銜接工作。《辦法》是確定日常監督檢查頻次、制定年度日常監督檢查計劃的重要依據,各地要統籌做好2017年食品生產者日常監督檢查計劃制定的有關工作,確保兩項制度能夠在實施中互為支撐、相互促進,不斷提升各地食品生產監管水平。三是要加大風險分級管理制度的宣貫力度,做好《辦法》的逐級培訓工作,確保監管人員掌握風險分級管理辦法內容、熟悉工作的流程,促進風險分級管理制度落實。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