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審批要充分發揮網上優勢
《關于全面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深入推進食品藥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發揮網上審評審批優勢,逐步擴大網上審評審批范圍,提高審評審批效能。”這體現了行政審批制度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必將大大提高行政審批效能,有力地強化行政審批監督,最大限度方便申請人辦事,也必將有效杜絕行政審批中的暗箱操作和不正之風。
食品藥品監管系統網上行政審批已經推行多年,從多年前的電子表格填寫、U盤傳輸,到如今的網上申報、網上受理、網上初審,網上簽發。網上審批的范圍逐步擴大,程序日漸規范,監督日益到位,受到廣大申請人的好評。在充分評價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食品藥品行政許可網上審批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審批系統不統一,數據不能共享。食品、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各有各的審批系統,各省、市、縣(區)有各自的審批系統,由于產品庫單列,地區之間審批也各自為政,導致購買行政審批軟件耗費大量資金,各個數據庫互不對接,省局無法實時監督和收集市局的行政審批數據,市局無法實時掌握縣區的審批情況,更無法實現省際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查詢。還有的由于系統技術問題隔三差五出現技術故障,嚴重影響審批效率,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
二是網上審批斷檔,線下線上混雜。各個地區有的全面實施網上審批,有的還在沿用紙質資料審批;有的藥品線上審批,食品線下審批;有的生產環節網上審批,流通環節紙質資料審批。這種線上線下混雜的情況嚴重阻礙了行政審批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行政審批監督。
三是線上線下同時運行,嚴重浪費資源。一些地方在實施行政審批網上審批的同時,還要求申請人同時報送紙質申報資料,網上資料象征性運行,紙質資料實質性運行。為了做資料,申請人不得不向那些與審批部門有關系的中介組織付出高額費用。一些審批機關在審閱網上電子資料后,還要求申請人親自把原始證件資料拿去審查,幾乎所有的審批機關都要求申請人親自到受理大廳領許可證書。群眾對此意見大,舉報投訴時有發生。
針對存在問題,各級食藥監管部門應當根據各自實際,采取針對性措施,確保實現“網上審評審批范圍逐步擴大,網上審評審批效能穩步提高”的目標。
審批系統要統一。要把網上行政審批納入國家總局信息化建設的大盤子,實現行政審批系統統一招標采購,統一技術把關,統一升級換代,爭取實現“四品一械”和一個省份共用一個大系統,全國省際之間行政審批數據可共享、可查詢,真正實現行政審批、日常監管、稽查辦案和技術監督“四位一體”的有機統一。
“兩線”運行當杜絕。網上審批的初衷是為了方便申請人和提高審批效率。如果線上線下同時運行,一方面浪費了申請人的時間和資金,另一方面提高了審批成本,減緩了審批效率,與網上審批的“優勢”背道而馳。實行網上審批后應當以網上直接審批為一般,以線下審查為例外。諸如身份查詢、學歷查詢、職稱資格查詢、工商登記查詢、有無違法記錄查詢等等,能通過與有關部門聯網查詢的,不得要求申請人線下提供證明資料原件;凡是可以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傳輸的不得要求申請人親自到場;凡是可以通過OA系統傳輸或通過郵政快遞送達的許可證件等不得要求當事人現場領取;凡是可以實行網上簽章、簽字審批的,不得再要求當事人打印提供紙質資料;網上申報的資料應當力求簡化,避免重復索取資料,力戒要求提供與審批關系無關或關系不大的資料;同時必須將網上填報資料的范本向全社會公開展示,避免由于網上申報增加申請的技術難度。
實時監督應到位。食品藥品行政審批處于飲食用藥安全的源頭,事關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的千里之堤極有可能潰于行政許可中的一個“蟻穴”。行政審批相對于日常監管和稽查辦案,過程更為隱蔽,最容易誘發徇私舞弊、行賄受賄問題發生,如果不能做到實時跟蹤監督,很容易出現超時限許可、超范圍許可,違法受理、違法審評、違法發證的問題。而對許可的最好的監督手段就是網上公開,接受行政機關內部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敞開投訴舉報的大門,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加以糾正和制止。筆者認為,行政審批的資料只要不損害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和商業機密,就應當全面公開,行政審批的過程也應該在網上全程公開,重大的行政許可還應當進行網上征詢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行政許可監督中發現違法違規的,應當依法依規追究有關工作人員的直接責任及有關領導的領導責任。只有監督到位才能做到陽光審批,將行政審批中的違法違規問題降到最低。(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