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生物醫藥領域融資案例數及總額“雙降”
投融資“降溫”的一年多來,醫藥曾被公認為是最好的避險港灣,但最新公布的一組數據表明,這個“港灣”或許并不如大家所想象的那樣安全。
根據投中集團近日公布的一組最新的國內生物醫藥投融資統計數據,相比上年同期,生物醫藥領域的融資案例數量和融資總額都出現了大幅下跌。其中,已披露融資金額的投資數量下跌超過40%。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這一結果出人意料,但對于投身醫藥投資多年的專業人士而言,這一結果又仿佛在情理之中。
據一位長期從事醫藥行業投資的業內人士透露,去年,他投資了包括血液活檢、基因檢測、分子診斷在內的6個醫療項目。但今年,哪怕已經過去了近9個月的時間,其投資項目數量依舊為零。
“今年以來我一直在看,始終不敢把錢投出去。周圍的同行也都是這個狀態,一方面好的項目少了,另一方面優質項目水漲船高,價格變得很貴。”該投資者說。
他的判斷可以從投中集團出具的今年1~8月生物醫藥投融資統計數據中窺視出一二。在過去的8個月內,融資案例數、融資額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融資案例數下降得最為明顯,總數量下降了33.68%,已披露的融資金額下降了41.84%。相反,單筆融資金額卻有27%的上升,這也說明,好的項目正成為稀缺資源。
投中集團數據顯示,在今年1~8月公布融資金額的82例融資案例中,屬于PE階段的案例達到44例,占比超過50%,主要是主板上市公司的定增和新三板公司掛牌后的融資,而屬于VC階段的融資只有38例。投資人對于早期項目的投融資正在變得謹慎。
不過,在與業內人士探討這一現象時得到了相似的答案。現階段,投資數量的減少或許僅是短期的現象,醫藥行業屬于需要長期布局的領域,投資人認為這一行業如果有好的項目還是會選擇拿下,不會受短期市場環境的影響。
“其實對于我們投資人來說,用5年、7年、10年、15年甚至20年的時間去布局一些早期項目是很正常的。一些短暫的市場變化不會影響我們的投資布局。”斯道資本亞洲資深管理合伙人歐柏德表示,“目前,中國醫療行業在服務、創新、技術和信息等方面正進行一系列變革,所以說我們需要對這個行業有一個長期的考慮。”
從投中集團提供的統計數據來看,在生物醫藥領域,醫藥、醫療設備和醫療服務投融資額居前3位,而眼下火熱的生物技術則屈居第四。其中,醫療設備成為最大的蛋糕,融資總額達15.92億美元。
“現階段我們在進行投資布局時,會結合‘十三五’規劃來看。”斯道資本合伙人林蕊表示,“其實,在未來5年規劃中,生物醫藥被重點支持,也成為醫療投資者重點布局的領域。此外,民營醫療機構、中醫藥和綜合的支付保障體系也受到資本的關注。(王悅)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