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是怎樣傷肝的?
目前,人類正暴露于6萬種以上化學物質的威脅中,其中包括3萬種以上的藥品和保健食品,另有3萬余種的食品添加劑和環境污染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多在肝臟各種酶的作用下轉變為水溶性強的代謝物由腎臟排出。因此,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臟器,也是藥物損傷的主要靶器官。
由治療藥物(包括化學藥物和中草藥)或保健食品引起的肝損傷被稱為藥物性肝損傷。許多藥物可引起肝損害,據統計,目前至少有1100種藥物具有潛在的肝毒性,很多藥物賦形劑、中草藥及保健食品也有導致肝損害的可能。因此,藥物性肝損害是引起肝功能異常的常見原因。
藥物可以引起各種類型的肝損傷,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膽汁淤積性肝炎、肝衰竭、脂肪肝、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臟腫瘤等。不同藥物也可以導致相同類型的肝損傷,同一種藥物對不同人也可導致不同類型的肝損傷。
那么,藥物是怎樣導致肝損傷的呢?藥物性肝損傷發生的機制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藥物或/和藥物的代謝產物對肝臟有直接的毒性作用,被醫生們稱為藥物的“固有毒性”造成肝損傷。這類由藥物“固有毒性”造成的肝損傷是可以預測的,所有人用這類藥物都有可能出現肝毒性。其毒性與藥物的劑量有關,劑量越大,肝損傷的發生率越高且越嚴重。
2.機體的遺傳性對某類藥物“過敏”,用了這類藥物別人可能沒有反應,而“過敏體質”的人就會出現肝損害,同時可伴有發熱、皮疹,也可以出現腎臟或其他系統的損害。其發生的機制是由藥物刺激機體發生免疫反應導致的,往往不可預測,只發生在少數人中,大多數人不會發生,被稱為“免疫特異質性肝損傷”。
3.機體的遺傳性導致對某類藥物代謝緩慢或異常,使得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對肝臟的毒性增加。這種肝損害也只發生在少數人身上,現在有些藥物的遺傳代謝特性可以通過基因檢測被發現。
在美國,藥物源性肝病約占住院肝病患者的2%~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每年發生的約2000例急性肝衰竭中,藥物引起的超過50%。而在我國,急性藥物源性肝病占急性肝損害住院病例的10%,在老年肝病中可達20%以上。但實際臨床發生的人數遠較報道數為多,有人估計藥源性肝病臨床發病數為正常報道的16倍。因此,人們在使用藥物治療疾病的同時,不要忘記藥物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治病”,又可能“致病”,警惕藥物引起的肝損傷。
?。ㄗ髡邌挝唬罕本┑貕t院感染科)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