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保健食品虛假宣傳要窮追猛打
我國《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將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消費者對于我國保健食品市場是如何認識的?6月19日,中消協發布了“保健食品消費者認知度問卷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超六成消費者不相信所謂“保健食品”廣告宣傳,四成消費者表示經常遇到“保健食品”冒充藥品現象。總體來講,七成消費者評價為“不太滿意”。
當前,酒類、藥品和保健食品廣告,可謂是虛假廣告的“重災區”,且已成為久治不絕的社會頑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公眾對保健食品的需求也在加大,廣告宣傳是人們認知、購買保健食品的重要渠道。然而,目前在各類媒體中出現了大量虛假違法保健食品宣傳,且呈多發趨勢,愈演愈烈,讓人眼光繚亂。大量的“保健食品虛假宣傳,騙取了很多老人的養老錢”等極端案例,使得保健食品的社會形象每況愈下,“超六成消費者不相信所謂‘保健食品’廣告宣傳”即是例證。
近年來,盡管食藥監管、工商等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監管,使虛假宣傳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違法保健食品廣告仍屢禁不止,已成為一種公害,這也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虛假宣傳保健食品屢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客觀原因是法律法規不完善或監督執法力度不夠,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鉆,導致虛假、違法保健食品廣告的滋生蔓延。主觀原因則是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增加經濟效益,公然置國家的法律于不顧,無中生有地編造或肆意夸大保健食品功效,直接宣傳療效,蒙騙廣大消費者。而一些媒體為了獲得經濟效益,對保健食品廣告宣傳審核抱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放任態度,任憑違法廣告在媒體上發布傳播。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媒體)互為利益整體,加之廣告主及廣告發布者并不確定,違法追究存有一定難度,造成部分違法保健食品泛濫。
要徹底根治虛假宣傳保健食品這一“頑疾”,除了嚴格廣告審批和加強廣告監測外,關鍵是要切斷利益鏈條。只有切中要害,依法嚴懲,才能從根本上鏟除虛假宣傳保健食品滋生蔓延的土壤。目前,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于違法保健食品廣告的發布主體、發布載體、廣告運營商雖然沒有直接的執法權,但其擔負著對虛假宣傳保健食品產品的監管責任,完全可以通過產品監管達到對虛假宣傳保健食品的逆向監管。因此,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主動出擊,采取“管產品堵廣告”的辦法,加強源頭治理,建立廣告保健食品銷售跟蹤機制,對銷售違法廣告保健食品的企業實行重點監管,對廣告保健食品品種實行100%抽驗,并跟蹤監督,增加檢查頻次,發現問題從重處理,并將違規不良行為記錄在案,列入誠信評定。
與此同時,食品藥品監管、工商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嚴格落實新《食品安全法》、新《廣告法》并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重點廣告主、重點廣告公司、重點媒體的檢查和監測,把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有機結合起來。落實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形成打擊虛假宣傳保健食品廣告的強大合力,積極配合、及時溝通,建立虛假宣傳保健食品的協調、移送、查辦和查處結果通報機制,并會同宣傳、廣電、新聞出版部門,落實媒體廣告的各項管理制度,強化保健食品廣告發布環節的監管。
此外,還可采取消費警示、行政公示、行政建議等多種監管手段,建立曝光違法廣告的經常性發布機制和發布平臺,使曝光違法廣告常態化,尤其是對屢查屢犯的廣告主及媒體依法嚴加懲處,直至依法責令其退出廣告市場。對發布虛假保健食品廣告情節嚴重的,責令暫停該產品的銷售,對涉嫌構成虛假廣告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