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平臺網售藥品叫停 醫藥電商何去何從
6月3日,1號店對外表示,已在6月1日收到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轉達的通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要求停止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1號店最快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內停止相關藥品銷售,其他健康類業務將繼續正常運營。
這是繼河北省藥監部門通知天貓醫藥館停止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業務后的第二家醫藥電商業務被叫停。而記者獲悉,實際上CFDA也已發文到廣東省藥監部門。該省轄內擁有第三方平臺網售藥品試點資質的廣州八百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被叫停。
上述3家互聯網第三方平臺網上零售業務試點全部叫停,意味著我國醫藥電商政策將全面收緊,無論是第三方平臺還是醫藥電商企業,都必須調整經營方向和策略。
試點叫停
5月30日,天貓向眾多入駐天貓醫藥館的商家發送了《關于藥品類目緊急管控措施的通知》,宣布即日起暫停藥品業務。起因是收到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通知,該通知要求95095平臺商家(即天貓醫藥館商家)從即日起停止銷售藥品類目商品。
消息一出,業內一片嘩然。眾所周知,天貓醫藥館是我國最大的第三方網售藥品平臺。數據顯示,天貓醫藥館占據我國醫藥電商銷售的近50%,占第三方平臺醫藥產品銷售的絕對份額。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國現在已有的400多家網上藥店中,有300多家入駐了天貓醫藥館。
在天貓醫藥館網售藥被叫停的同時,1號店和廣州八百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均表示運營正常。聯想到今年同樣被叫停的由阿里健康負責維運的藥品電子監管平臺,一時間“叫停只是針對天貓”的說法甚囂塵上。
“此次叫停不是針對天貓醫藥館,而是全部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币晃凰幈O人士表示。
果然,上海1號店、廣州八百方先后接到停止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的通知。
記者同時獲悉,因為入駐商家較多,天貓醫藥館將在兩周左右的時間內停止藥品銷售。
針對此次叫停,醫藥電商感受到了巨大的政策壓力,擔心前期巨大的投資因此打了水漂。
叫停背后
對于業界的茫然、惶惑,有分析人士認為,叫停第三方平臺網售藥品試點,原因有二:一是試點到期,二是風險較大。
2013年11月12日,CFDA批準了首個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即95095平臺,業務模式主要是通過搭建網站,為獲得《藥品經營許可證》的藥品零售企業與個人消費者或藥品經營企業提供平臺交易藥品(不含處方藥)及相關產品。后該平臺被阿里巴巴收購。
2014年7月,1號店和廣州八百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地方藥監的支持下,先后拿到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資格。
公開資料顯示,第三方網售藥品試點工作期為一年,到期可申請續期一年。
而對于風險這一問題,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認為,網絡售藥平臺(A證)目前存在三大問題:藥品質量安全問題、藥品配送安全問題和用藥安全問題。相對于持有B證、C證的企業而言,持A證的企業又做零售業務,容易出現假藥,配送過程中也難以確保藥品質量安全,且在各個環節上的監管都存在難點。
相關人士向記者確認了上述兩個理由,并表示第三方平臺網售藥品所帶來的藥品安全風險是叫停的根本原因。
該人士向記者透露,CFDA當初之所以發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初衷之一是想以此倒逼醫藥分家,助推新醫改。但多種嘗試顯示,該舉措在現有政策環境下難以實現其最初設想;藥監部門還發現,已有醫藥電商違規為消費者提供處方藥,其處方來源不清,真實性不明,存在巨大風險隱患。此外,無限拓展的互聯網空間、難以實現在途符合GSP要求的配送運輸等,都不利保證藥品安全。借助網絡銷售回收藥品,甚至售賣假藥的風險也居高不下。
京東相關人士也向媒體透露,由于看好處方藥銷售的預期,市場熱情高漲,“最近兩三年,企業以各種辦法疏通醫藥電商的路子,合法的、違法的都在試,監管部門堵不住也管不及”。
“其實,在叫停之前,業界就已經感受到了政策風向的轉變。一是《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正式文件遲遲沒有下來;二是3家平臺續期無果。我們可以判斷,在現有的條件下,CFDA暫不會擴大網售藥品的范圍?!币晃幌㈧`通人士稱。
那么,如何理解醫藥電商官網售藥呢?該消息人士認為,因為第三方平臺入駐門檻較之自建官網要低得多,且具有極大的放大效應。因此,在試點過程中,一些實體發展并不好的零售藥店借助第三方平臺實現了彎道超車,卡位成功。
對醫藥電商而言,自建官網的投入較大。一名網上藥店管理者告訴記者,官網要想做好的話,年投入至少在千萬元以上,如果年銷售不能過億元,那么“這上千萬元就是純投入,也就是在燒錢”,而入駐平臺的成本則“按銷售額的3.5%以上收技術服務和平臺費用”。
未來走向
“即使官網允許繼續銷售OTC藥品,這對醫藥電商的發展也是個巨大的考驗,相當于醫藥電商一下子退回了10年前。”一位常年追蹤我國醫藥電商發展的資深人士表示。
實事求是地說,第三方平臺對我國醫藥電商市場的撬動功不可沒。
我國醫藥電商始于2005年。2005年12月,藥房網拿到了國內首家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C證。此后陸續有金象大藥房、開心人大藥房等實體連鎖藥店進入藥品B2C領域,但由于投入大、流量小、轉化率和客單價較低等諸多原因,我國醫藥電商龜速前行。有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醫藥B2C的銷售只有2億元。這種局面直至第三方平臺介入才有所改觀。
2011年6月,天貓醫藥館試水,當時只有5家網上藥店入駐。因政策原因,其幾起幾落。2012年2月27日,天貓醫藥館第三次開張,阿里巴巴方面公開表示,天貓醫藥館僅提供藥品信息展示,消費者選中需要的商品后將跳轉到相應醫藥商的網站上完成交易。2014年2月阿里巴巴以10億元收購了95095平臺。
在天貓醫藥館于政策和市場之間掙扎之時,2011年7月,京東與擁有多張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的九州通聯姻,強力殺入醫藥電商領域;而后又有騰訊、百度等BAT巨頭進入醫藥領域。這些擁有海量瀏覽量第三方平臺的加入,尤其是在擬放開處方藥網售預期的鼓舞下,推動醫藥電商發展高歌猛進。
有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醫藥B2C銷售額已經“井噴”至16億元,2013年該數字達到42.6億元。而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醫藥B2C交易額達到152億元,增長率接近100%,增速高于網絡購物市場整體增速(40%左右)。
針對此次叫停會導致醫藥電商“倒退”之說,有分析人士持不同意見:第一,在醫藥電商快速發展的當下,老百姓購藥“到網上去”的習慣已經養成,垂直官網的OTC銷售不會受到此次風波的影響;第二,平臺雖然叫停網售藥品資格,但仍可以采用跳轉方式將流量導入官網;第三,OTC藥品銷售占整個醫藥電商的比例并不大,在醫藥電商業務中占據市場主要份額的依舊是血壓儀、計生用具、隱形眼鏡等醫療器械。
1藥網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1藥網銷售官網銷售占比高達70%以上,“叫停第三方平臺網售藥品對1藥網影響有限”。
業內專家也指出,醫藥電商除了專心做自營業務外,打通線上線下的O2O也是一種途徑。
隨著電子處方的普及完善、專業第三方物流發展以及監管手段的提升,未來我國醫藥電商還有更為廣闊的前景,網售處方藥也會自然開禁。
天貓醫藥館和1號店也均表示,將適時進行業務調整,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繼續探索新型業務模式。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