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華:如履薄冰行醫,低調平實做人
- 作者:徐亞靜
- 來源:中國醫藥報
- 2016-05-13 10:12
圖為肖金華正在為患兒做檢查。
晚上8點30分,福建省仙游縣鯉城街道東門社區衛生服務站仍然燈火通明,憂心忡忡的父母們抱著發燒、咳嗽的患兒在診桌旁排成了一條長長的隊伍。這家衛生服務站的當家人肖金華醫生有條不紊地一個個地接診、檢查、處方,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晚飯還沒有吃。“太正常了”,肖金華的妻子說,肖金華每天都要看一百多號病人,都要看到九十點鐘,都是病人,不好停下來吃飯喝水。
肖金華家兩代行醫,他的父親是中醫,做了四五十年的鄉村醫生。從小隨父親走村入戶、識方認藥的肖金華高中畢業考入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03年畢業后便開了這家東門村衛生室,2010年升級為東門社區衛生服務站。現在,這間200平方米營業面積的衛生服務站診室、治療室、藥房統統俱備,醫師、藥師、護士齊全,為周邊4600名戶籍人口和10000多名流動人口提供醫療服務。
由于肖氏父子在當地有很好的口碑,鄉鄰們很信任他們。“肖醫生不會亂開藥,看病也認真,家里人有病都找他看,放心。”排隊間隙,一位病人說。對于病人的夸贊,肖金華說,自己這十幾年行醫經歷之所以比較順利,最大的原因是小心和細心。要常常思考哪個方面沒做好,看病的時候,思路要寬廣,要多假設一些問題。
去年年底,一位腹痛的44歲女病人從三四十公里外的楓亭鎮來到衛生服務站,病人家屬把病人攙扶進來第一句話就讓趕快掛瓶輸液。病人的面容比較蒼白,人也沒力氣,躺倒上床一直叫打止疼針。原來,病人因腹痛在附近的診所輸液兩天一直沒好反而越來越嚴重。直覺上這個病人的病情不簡單,肖金華一邊思考一邊仔細查體,一一排除腸炎、胃炎、胰腺炎、膽囊炎、闌尾炎和婦科炎癥。
根據綜合評價感覺不是急腹癥,肖金華詢問生育史,病人說生了兩胎,已節扎。“雖然她說節扎了,但我仍然覺得不對勁,一直往最壞處想。于是做了血常規,一看血紅蛋白低于90克。又沒拉肚子,血紅蛋白降低很可疑。”肖金華果斷地安排病人去附近醫院做B超,結果令人大吃一驚:肚子里都是血,是宮外孕,醫院緊急進行了手術。醫院的大夫都說,再晚20分鐘這位病人就危險了,多虧肖金華判斷準確。
去年7月,寶峰社區一個85歲的老人上午十點多由家屬帶來看病。家屬一來就說,我家這個老人家農忙比較累,中暑,早上五六點就去田里干活,要求打點補液,補充體力。而病人說了“頭暈無力”這四個字后就坐在那不說話。“我看他氣色不對,無神,癱在那,第一印象感覺是大腦供血問題,要么就是心臟問題。就給他進行了心臟聽診,結果聽到收縮期雜音、心律不齊,診脈弱而無力。”肖金華一邊立即給病人含服救心丸,一邊給他做心電圖,顯示ST段抬高。
“我也不敢動他,讓他半臥位,聯系救護車把他護送至縣醫院,縣醫院急診確定為心梗,又轉到莆田醫學院住了20幾天救過來了。”肖金華說,老人的兒女都很感謝他,出院后特地來看望他。
東門社區有17個生產隊,高血壓、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免費門診拿藥都由肖金華負責。“全社區共有高血壓患者200多例,糖尿病患者100多例。一般3個月要隨訪1次,每次最起碼要兩天時間。”提起納入健康管理的病人,肖金華了如指掌。“控制慢性病最好的方法是糾正不良生活方式,要規律地服藥,很多人都做不到,不過現在通過我們不斷地宣傳教育,糾正過來一些了。”
有一個叫小鄭的小伙子,由于肥胖,平時又酗酒、不愛運動、晚上經常熬夜,剛29歲就關節積液、痛風、酒精肝。肖金華反復勸導他戒酒、運動、規律休息。現在,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小鄭的體重從170斤降到150,斷了酒,關節痛緩解了,尿酸指標下降了,肝功也正常了,精神狀態好了很多。肖金華說,看病開藥不是大夫的本事,能讓病人不生病才是好大夫。
《中國醫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