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胃癌,從重視慢性胃炎做起
有數據顯示,我國萎縮性胃炎的癌變率為1.2%~7.1%,而導致如此結果的最大原因,就是在慢性胃炎階段未加以重視。日前,在邯鄲制藥為迎接“國際護胃日”的到來在北京舉辦的專家-媒體沙龍上,專家呼吁,慢性胃炎和胃癌離人們并不遙遠,對于慢性胃炎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不要等到癥狀嚴重了才去就醫。
萎縮性胃炎與癌變
在慢性胃炎向胃癌的轉化中,萎縮性胃炎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消化科主任劉紹能教授介紹,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病的一種,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數目減少、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增厚,或伴幽門腺化生和腸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其臨床表現為胃脹、胃痛、消化不良、虛弱及貧血等。其病因包括吸煙、飲酒、食物刺激、長期服用損害胃黏膜的藥物等。在體質因素方面,劉紹能教授強調,年齡越大,胃黏膜機能抵抗力也愈差,越容易受外界影響而受到損傷。
除了上述癥狀外,對萎縮性胃炎的診斷還要依靠胃鏡和病理檢查。劉紹能教授在報告中將病理作為確認萎縮性胃炎的依據,而萎縮性胃炎到胃癌前后要經過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變的過程。
相關研究顯示,國外萎縮性胃炎癌變率為8.6%~13.8%,我國的數據為1.2%~7.1%。談及癌變原因,參加沙龍的專家都特別提到了幽門螺桿菌(Hp)感染。“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所將Hp定為Ⅰ級致癌因素。研究表明,80%~95%的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Hp感染。”北京朝陽醫院消化科劉正新教授介紹,Hp長期感染(約5~25年)后,部分患者可出現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目前認為,Hp感染以及一些毒力較強的H.pylori菌株感染可能與胃癌的發病關系密切,Hp感染者胃癌發病的危險增加2.8~6倍。
改變陋習積極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痛苦、嚴重的疾病,并且與胃癌有密切的關系,但專家認為,人們也無需談癌色變,正確的做法是積極預防,合理治療。
劉紹能教授給出的建議是:消除病因(抗Hp感染、停用損胃藥物、去除損胃理化因素、減輕膽汁損害),治療慢性胃炎,防治萎縮性胃炎。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或不吃鹽腌、煙熏、油炸和烘烤食物;不暴飲暴食和進食過燙的食物;不吸煙,不飲酒;盡量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刺激;注意勞逸結合。“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伴有中重度腸化或異型增生者,要定期進行內鏡和病理組織學檢查隨訪。根除Hp可能減緩萎縮性胃炎癌變進程和降低胃癌發生率。”
“還沒有哪一種單一的抗菌藥物能夠取得根除Hp的療效,聯合應用抗菌藥物(如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等)、黏膜保護劑、質子泵抑制劑是目前公認有效的治療方法。常見的藥物組成有鉍劑+PPI+2種抗菌藥物。”劉正新教授強調,停止治療至少4周后復查Hp為陰性稱為根除,這是療效評價的指標。此外,中藥的作用在于調理整體治療,如摩羅丹等中藥可有效改善燒心、胃痛、脹滿等癥狀,起到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定痛的作用。日常攝入一些活性成分,如葉酸,維生素C、E、A,茶多酚、大蒜素等,也有助于治療萎縮性胃炎。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