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執業藥師發展年終回眸
“我國執業藥師資格考試規模在‘十二五’期間迅速擴大,通過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人數不斷增加,執業藥師隊伍不斷壯大。到2015年底,全國通過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總人數已達65萬。”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主任周福成對記者表示,“隨著政策環境和職業保障的進一步完善,執業藥師這支專業技術隊伍在我國藥學服務和藥品安全系統工程中的技術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得以顯現。”
2016年伊始,回顧剛剛過去的2015年,執業藥師們經歷了職業質疑、自立規范、呼吁立法、提升素質、尋求參與醫保事務及待遇提升等探索與升華,路雖艱難,卻空前團結,點亮職業榮光的信心依然堅定。
成果喜人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事考試中心最新出爐的統計數據,2015年全國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報考人數為112.14萬人,實際參考人數為93.77萬人,參考率為83.62%。2015年考試合格人數為23.5萬人(注:此數據為初步校驗數據),合格率為25.16%。全年的報名人數、參考人數、合格人數均創新高,合格率、難度系數等指標繼續穩定保持在全國各類執業資格考試平均水平。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理順藥品價格,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隨著百姓用藥安全需求不斷增強,用國家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專家顧問康震的話來說,“執業藥師未來大有可為。”而為了加強執業藥師隊伍建設,提升執業藥師的社會地位,有關部門、協會、零售藥店、執業藥師群體等皆為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2015年4月20日,《執業藥師徽章佩戴管理規范》正式實施。由國家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設計的執業藥師徽章上醒目的五色銀杏葉代表了執業藥師專業能力不斷提升的五個級別,鼓勵執業藥師不斷學習,追求專業新知,更好地為公眾健康服務。2015年9月15日,天津市執業藥師協會主辦的天津市執業藥師佩戴“中國執業藥師徽章”活動正式啟動,來自藥品零售和批發企業的100名執業藥師代表參加了啟動儀式。
為完善執業藥師繼續教育體系,由國家總局人事司指導、中國藥師協會制定的《執業藥師繼續教育管理試行辦法》于2015年7月30日發布,2016年1月1日起實行。《辦法》提出,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實行分級管理,并拓展了執業藥師學習內容,包括職業素養教育,政策法規教育,業務知識技能的學習等。
2015年11月12日,國家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與中國藥學會、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和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共同發布了《執業藥師業務規范(試行)》,旨在推動和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增強執業藥師和執業單位的自律意識,引導發揮執業藥師作用,開展有效的藥學服務,為公眾健康提供有力支持。《規范》涉及處方調劑、用藥咨詢、藥物警戒和健康教育,對處方調配的過程、用藥跟蹤等都進行了說明。《規范》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老百姓大藥房全國管理機構藥學服務部部長王莉認為,此舉不僅能規范執業藥師的執業行為,還能引導零售藥店更好地發揮藥學服務的作用。只有讓顧客清楚地看見執業藥師的價值,才能為其贏得更高的社會地位。
2015年12月8日,由中國醫藥物資協會、中國醫藥報社、國家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三方聯合發文,就“關于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全體會員單位貫徹落實《執業藥師業務規范(試行)》”發出通知與號召;12月31日,由湖南省執業藥師協會主辦的“執業藥師職業生輝·藥學服務明星賽”總決賽在長沙舉辦,1000多位執業藥師鄭重承諾:精進專業,奉獻所學,服務社會大眾,以藥師道德標準,恪守《執業藥師業務規范(試行)》。
有關部門、協會在為執業藥師隊伍建設加油添碼,各大藥店、高校也沒有閑著。
為更好滿足慢病患者需求,發揮執業藥師的優勢作用,老百姓大藥房在其4家特門門店分別設立了高血壓·糖尿病健康生活館等。國藥控股國大藥房也設立了特藥及慢性病服務館,提供慢性病患的建檔、管理與維護,定期的用藥回訪、健康指導和關鍵指標的監測。江蘇恒泰人民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執業藥師孟大鵬告訴記者,該公司的執業藥師們皆在努力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和解決問題(審核處方、收集和上報藥品不良反應情況等)的能力,他深感執業藥師只有通過藥學服務才能體現價值。
自2014年11月以來,中國藥科大學便將執業藥師能力與學歷提升列為該校培養藥學服務型人才的重點工作之一。該校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章映歡告訴記者,學校為此專門成立了研究課題組,囊括多位專家,針對低學歷、非藥學專業的現有藥師以及立志成為藥師的高職藥學專業生人群進行培養。無獨有偶,山東大學的“執業藥師能力與學歷提升計劃”項目也已在河北、陜西、內蒙古等16個省區建立了19個學習中心。該校以行業為導向,構建執業藥師崗位勝任力模型,培養應用型、服務型專業人才。未來該校還將為企業個性化需求及執業藥師的終身學習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
發展瓶頸
“現今,我國在執業藥師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法律法規亟待完善,供需矛盾較為突出,區域發展尚不平衡,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有的執業藥師不懂藥、不知藥、不會指導用藥、不會與公眾進行健康知識方面的交流。”面對執業藥師發展現狀,周福成并沒有諱疾忌醫,“單從當前執業藥師注冊人數突飛猛進的發展勢頭來看,數量已不是大問題,質量才是執業藥師發展的當務之急。”
記者了解到,當前執業藥師整體學歷層次偏低,藥學服務能力水平欠缺,高職畢業生是執業藥師隊伍的主體。截至2015年10月,藥品零售企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31.4%,專科及以下學歷占68.6%,非藥學類專業占39.3%。執業藥師專業知識更新跟不上。
康震對當前執業藥師發展的關鍵問題進行了分析:“首先,執業藥師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執業藥師法律缺失讓其無法明確責權利;制度缺陷,(《執業藥師資格制度暫行規定》、《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執行尚未到位,讓執業藥師角色定位有偏差;體制不順使得衛生與藥監體系無法整合。其次,執業藥師素質有待提升。藥學高等教育需要調整,執業藥師準入標準需提高,繼續教育工作也需加強管理。第三,執業藥師監管模式有待調整。比如注冊率增長但在崗率低,更存在不真用、不能用和不夠用問題。同時,執業藥師宣傳力度有待加強。執業藥師的自我推廣、走進社區的信心和力度不足。另外,藥學服務與醫保有待銜接。執業藥師從賣藥行為轉變成控費行為的服務模式尚未建立。”
不難發現,一個無法回避而又直接關乎執業藥師生存發展的問題是:執業藥師由于沒有《藥師法》,而《藥品管理法》也沒有明確執業藥師質量管理、合理用藥的唯一合法地位,導致執業藥師今日之尷尬地位。山東大學醫藥衛生管理學院管理學博士、執業藥師培訓師左根永認為,為了盡快出臺《藥師法》,相關部門在制定《藥師法》時可以將藥師分為執業藥師、臨床藥師兩部分,分別由藥監和衛計兩個部門管理。康震則認為,打破現有格局才有望立法而不是分執業藥師和臨床藥師,因為社會的藥師也是臨床藥師,臨床不是指在醫院而是指在患者身邊。二者觀點雖略有分歧,卻不影響期盼盡早立法的一致目標。
“我們需要反思執業藥師的發展問題,其中不僅有政策問題、職責定位問題、教育和繼續教育問題、服務問題、管理問題,還有藥店GSP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是頂層設計需要深思的問題,更需要全行業都重視。”康震進一步說道。
未來可期
周福成給出了未來我國執業藥師的發展目標:“進一步完善國家執業藥師制度,確立并提升執業藥師社會地位。到2020年,力爭全國具有執業藥師資格者達到120萬人,注冊上崗的執業藥師達到90萬人,平均每萬人口擁有6名執業藥師,在城鄉基本實現優良藥學服務。”期待更好地發揮執業藥師在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健康指導方面的專業價值與優勢,成為業內人士共同的心愿。
具體而言,周福成認為首先要解決好提高執業藥師準入門檻與注冊標準問題;其次是要有計劃有考核地對已經取得執業藥師資格者,尤其是要對已經注冊的大學本科學歷以下或沒有藥學、中藥學或醫學專業學歷背景的執業藥師,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有實際成效的提高學歷與補充專業知識工作;第三要切實有效地、嚴格規范地做好執業藥師自覺學習與參與繼續教育。
在康震看來,執業藥師未來應是堅持“以人為本、以業為重、以用為先、以用定考、以用施教、以用定培”的發展導向與目標。“提高資格準入門檻,加強建設實訓基地,優化執業藥師資源多點執業,按藥店分級分類實施差異化管理、配備執業藥師,提升其學歷和執業水平,推進社會公共服務、扮演監護患者用藥安全角色,都是推動執業藥師隊伍發展的關鍵所在。”康震強調,“執業藥師未來也要做好患者分級診療后的工作,成為醫療團隊的成員,減少患者轉診過程中因信息缺失而造成的醫療監護缺漏,做好用藥重整。”
多位藥店負責人認為,隨著市場競爭深度化,零售藥店的比拼已經從價格、品規等轉向了藥學服務,有前瞻性的企業還是會重視藥學服務專業化。石家莊新興藥房連鎖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新興藥房一直沒有放松對執業藥師的培養,未來還會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為了鼓勵員工報考,我們曾邀請多名藥事服務專家到店里做執業藥師考試培訓。”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也告訴記者,“我們對積極參與執業藥師培訓、考試的員工也有特別的鼓勵和獎勵措施。”
法律法規是行為的基石。據了解,有關部門及專家一直在為執業藥師立法奔走呼吁,積極爭取將執業藥師及其權責寫入《藥品管理法》。“相信努力終會有回報”。
另據悉,目前在執業藥師注冊上,國家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正在加快完善執業藥師注冊管理規定,統一規范執業藥師注冊機構職能與注冊程序。未來,將結合社會藥店分類分級管理,研究制定執業藥師分級管理;推進執業藥師多點執業的相關政策研究與實施,鼓勵并吸引學歷較高、專業知識較好、執業經驗較豐富的執業藥師優先開展多點執業;積極與醫保部門溝通,在醫保費用中增設藥事服務費。(本報記者 董笑非)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