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安全治理實現新跨越——2015年食品安全大事盤點
2015年注定是我國食品安全治理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黨和政府對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視,將食品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年,“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我國食品安全法律框架日趨完善;這一年,多部門協同合作,多元社會主體共同治理,食品安全總體形勢明顯向好;這一年,食品行業發展迅猛,“規范”、“創新”成為關鍵詞;這一年,“明廚亮灶”、“雙創”等活動持續推進,食品安全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1 食品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
事件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
2015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了“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
2015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
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層面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環。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食品安全治理將成為探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最佳試驗田”。食品安全涉及多個環節、多個主題、多種調整手段,必須進行宏觀設計和整體布局,在食品安全領域的多元社會主體共同治理的探索,將會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豐富的經驗。
2 食品安全法律框架日趨完善
事件 新修訂《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實施
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高票審議通過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2015年10月1日,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該法把“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確立為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則。
2015年12月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對外公開征求《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的意見。該意見稿在食品安全基礎性制度、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食品安全違法責任追究五方面做出了強化性規定。
此外,一系列食品安全相關法規也在進一步完善中。例如:《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食品經營管理辦法》已經發布,《食品生產經營監督檢查管理辦法》正在征求意見。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法制司司長徐景和: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強化了食品安全統一治理和安全風險治理,對原有70%的條文進行了實質性修改,堪稱“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
3 食品工業“十三五”將轉型升級
事件 食品工業領域的“十三五”規劃基本編制完成
2015年11月12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布了《食品工業2015及“十二五”期間行業發展狀況》報告,回顧了“十二五”期間食品工業總體發展狀況,并對“十三五”食品工業發展趨勢做出預測。總體來說,2015年全國食品工業發展與國家宏觀走勢大體相當,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趨穩向好;食品工業“十二五”規劃目標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間,食品工業將步入“新常態”,關鍵詞是穩增長、創新發展、開放發展。進入“十三五”之后,食品工業將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16萬億元。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治:“十三五”是食品工業發展的關鍵期,也是陣痛期,宏觀經濟形勢形成倒逼態勢,重點是調結構、轉方式,并要注重創新開放發展。
4 食品抽檢信息定期發布
事件 《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正式施行
2015年2月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的《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要求國家和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匯總分析食品抽檢結果,并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對外公布。2015年2月4日,國家總局在官方網站開通了“食品抽檢信息”專欄,專門發布國家和省級食品抽檢公告,基本做到每周發布抽檢公告。2015年6月30日,國家總局建立了食品抽檢信息查詢平臺。該平臺涵蓋了國家總局2015年以來公布的抽檢信息,社會各界可以通過平臺進行模糊查詢,了解具體信息。2015年8月28日,國家總局發布了上半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上半年,國家總局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抽檢24類食品樣品33252批次,其中檢驗不合格樣品1236批次,樣品合格率為96.3%。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司長王紅: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按照食品安全風險分級分類管理的理念,突出重點品種、重點項目、重點區域制定的,覆蓋了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監督抽檢強調建立發現問題、查處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鏈條閉環工作體系。
5 行刑銜接“有法可依”
事件 五部門聯合印發《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
2015年12月2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公安部、高法院、高檢院、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聯合印發了《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辦法》有效解決了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中存在的案件移送標準不明確、涉案物品檢驗認定難、案件查辦協調配合不到位等主要問題,進一步明確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的職責,細化了相關工作程序和措施,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辦法》的出臺,對指導基層加強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有重要意義,在不斷加大食品藥品違法犯罪案件查辦力度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2015年8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檢察機關加強食品安全司法保護工作情況——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犯罪嫌疑人5212人,起訴12871人。截至2015年6月,最高檢已掛牌督辦了第一批28起制售偽劣食品案件,交辦了第一批34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督辦案件線索。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打假處處長許成磊:辦理食品安全違法案件遇到很多實際的困難,集中在鑒定機構難找、鑒定結論難出、鑒定費用高昂、涉嫌食品處置難等方面。打擊這類犯罪,包括公安機關、行政司法機關、行政執法部門之間都需要銜接合力,需要社會共治。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行刑銜接的機制和要求,確保行政責任追究和刑事責任追究無縫銜接。
6 “雙創”活動持續推進
事件 全國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
2015年10月19~20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在山東省威海市召開全國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工作現場會。從中期評估情況看,各試點城市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在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在提高,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水平在提高。實踐表明,創建活動已成為破解監管難題的“試驗田”,成為提高監管水平的“推進器”,參與創建活動的城市已成為保障食品安全的“排頭兵”。
2015年12月9日,食品安全城市創建試點工作推進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經過一年的試點,國務院食安
辦決定擴大試點范圍,將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廣東省、四川省納入第二批試點省份。
濟南市食安辦主任、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靳磊: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通過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可以探索保障群眾飲食安全的新辦法、新措施,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把好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切實保衛住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7 “明廚亮灶”成效顯著
事件 各地實施“明廚亮灶”餐飲服務單位達41.9萬戶
2014年年初,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大力倡導在各地推廣“明廚亮灶”工程,要求各地堅持試點先行、逐步推進,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積極發揮餐飲行業協會作用,加大對“明廚亮灶”餐飲服務單位的宣傳力度,共同下好社會共治這盤棋。兩年來,按照國家總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地方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緊密結合轄區監管實際,積極謀劃,勇于創新,多措并舉,扎實推進“明廚亮灶”工作。截至2015年11月底,各地實施“明廚亮灶”的餐飲服務單位已達到41.90萬戶。
在餐飲業推廣實施“明廚亮灶”,是國家總局成立后在餐飲安全監管方面轉變監管理念、完善監管機制、創新監管方式的有益嘗試。通過推進“明廚亮灶”,餐飲服務單位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得到了進一步落實,加工制作行為得到了進一步規范,部分餐飲服務單位后廚臟亂差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初步實現了餐飲安全監管由“他律”向“自律”、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同時,公眾的社會監督意識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得到了進一步保障。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龐慶寧:通過開展“明廚亮灶”工程,促進了餐飲服務單位主體責任的落實,提升了餐飲安全管理和保障水平,通過企業自覺行為,加強企業管理,用市場回報和顧客滿意度增強餐飲單位信心,從他律轉變為自律。
8 網絡食品監管納入法治化軌道
事件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近年來,我國網絡食品零售、網絡外賣訂餐、跨境食品電商等互聯網食品新業態發展迅速,偽劣食品、“黑作坊”等食品安全問題不斷顯現。對此,監管部門反應迅速,積極探索網絡食品監管法治化。2015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在第62條和第131條規定了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的食品安全管理義務和責任;2015年8月,國家總局公布《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了縣級以上食品監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網絡食品監督執法工作;北京、河北等地出臺的相關規定也加入了食品電商的相關內容,明確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加強對網絡食品經營者的管理;2015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網購保稅模式跨境電子商務進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細則(征求意見稿)》,對網絡食品安全監管做了相關規定。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網規研究中心主任阿拉木斯:網絡食品交易最突出的問題是“無照經營”,商戶準入門檻低,質量也因此參差不齊。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明確了電商企業對入駐平臺的食品經銷商的監督和管理責任,這對提高企業自律性和管理規范性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將對電商平臺帶來更大壓力,促使平臺加強對商戶的審核,提高食品商家入駐電商平臺的門檻,從源頭上減少食品安全隱患。
9 配方注冊制促乳粉行業洗牌
事件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
2015年9月2日,國家總局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該辦法對在國內生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作出了更加嚴格的規定,譬如一個產品配方只能生產一種產品、每個企業不得超過5個系列15種產品配方;羊奶粉要標注羊乳所占的比例等等。
2015年10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注冊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其中規定,同一境外生產企業不得用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輸華嬰幼兒配方乳粉;我國對進口嬰幼兒乳粉實施配方注冊制,2015年10月1日起,尚未有進口記錄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應完成配方注冊后方可進口。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新政”出臺將助力市場,推動行業洗牌,重塑行業發展新格局。若此輪政策實施效果好,2017年中國嬰幼兒乳粉行業將恢復健康發展,并迎來新發展的春天:一是產品價格長期保持平穩并與國際接軌,高毛利時代結束,但企業可以獲得正常經營利潤;二是品牌數目大幅減少,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三是行業準入門檻嚴而高,政府構建科學監管體系日益成熟,對線上線下,國內國外建立統一管理和監管標準;四是消費者信心明顯恢復,外流購買現象大幅減少。
10 保健食品管理進入“雙軌制”
事件 保健食品相關法規密集發布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明確了對保健食品實行注冊與備案分類管理的方式,改變了過去單一的產品注冊制度;明確了保健食品原料目錄功能目錄的管理制度,通過制定保健食品原料目錄,明確原料用量和對應的功效,對使用符合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規定原料的產品實行備案管理;明確了保健食品企業應落實主體責任,生產必須符合良好生產規范,實行定期報告等制度;并明確了保健食品違法行為的處罰依據。
2015年7月28日,國務院法制辦官網發布了《保健食品功能目錄原料目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等三項關于保健食品的法規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保健功能目錄是指經過系統評價和驗證、具有明確的評價方法和判定標準、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信息列表,包括保健功能名稱及說明等;保健食品原料目錄是指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質及其對應的相關信息列表,分為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原料目錄和其他保健功能的原料目錄,主要內容包括原料名稱、配伍、用量等。
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黃建生: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的實施,使保健食品管理從法律層面上確認了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由幾個部門分段監管改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統一監管,將終結普通食品宣稱保健功能缺乏監管所導致的保健食品企業發展無序狀態,對國家、行業、消費者都是有利的。保健食品行業規范化發展前景可期。
插畫/趙乃育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