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食品生產監管打出落實新法“組合拳”
本報訊 記者趙玲 通訊員 張春洪報道 今年,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以宣傳貫徹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為契機,有效促進食品生產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大力推進行政審批改革,強化空降式“飛行檢查”,打出一套從源頭上防范食品安全風險的治本“組合拳”。
行政審批“落地”,做好新舊法律無縫對接。上半年,湖南省局向市州下放第一批共計14大類、25小類、38個單元的食品生產許可審批權限,涉及獲證企業5300余家,占全省食品生產企業總數的80%。此舉進一步強化了各地食藥監部門的監管責任,大大提升了監管效能,也方便了企業申報。至11月底,全省對食品及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發(換)生產許可證3514張,依法注銷生產許可證450張,對不符合申證要求的49家企業果斷亮起了“紅燈”。
湖南省局堅持問題導向,對全省食品生產領域56家重點企業開展“飛行檢查”,無疑是著力強化監管的又一成功嘗試。這種“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透露檢查信息、不聽一般性匯報、不安排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五不兩直”工作方式,更是彰顯了執法威嚴?,F已移送市州食藥監局進行行政執法34家,責令停產整頓8家,約談法定代表人13家,暫扣食品生產許可證2家,注銷許可證2家,有力地震懾了食品生產領域違法違規行為。
在每次“飛行檢查”中,湖南省局均派出由執法監管、審評審查、檢驗檢測及會計人員組成的技術專家型檢查組,全面深入地開展“審計式、稽查式”檢查,
確保各類安全問題和隱患早發現、早處理。目前,這一執法檢查模式已在全省推廣,標志著食品生產執法監管方式全面實現由重事前許可向重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轉變。
今年湖南省局針對公眾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食用油、“辣條”產品、食用檳榔、蜂蜜、大桶水、配制酒、食品添加劑等重點產品的專項整治工作,有力打擊摻雜使假和主體責任不落實等違法違規行為,著力促進全省食品生產行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整體提升。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