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會議現場。
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發布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以大力推動企業兼并重組,促進嬰幼兒配方乳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工作方案》實施一年來,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兼并重組情況如何?乳粉產業能否按《工作方案》中規定的時間表完成兼并重組?在6月30日舉辦的2015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工業和信息化部主題日暨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王黎明表示:目前企業兼并重組工作得到了有序推進,成果初顯,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而兼并重組進程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也需要政府、企業共同解決。
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消費品所發布了《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發展趨勢》報告。報告指出:截至目前,獲得新版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為94家,較2013年相比減少了34家;2014年,年銷售額排前10的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達到54.2%,較2013年提高了9.8%。“兼并重組工作已獲得顯著成效。”賽迪研究院所長閆逢柱表示,從上述數據看,行業內企業數量減少、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
內蒙古、黑龍江、廣東、陜西四省(區)是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產業重鎮,四地區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65%,兼并重組方案在四地的落實推進情況,將直接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升級。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代表趙利敏在會上介紹,乳制品行業屬于內蒙古傳統行業,目前內蒙古乳制品行業形成了以伊利、蒙牛為龍頭,其他中小民族特色乳制品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現有乳制品加工企業165家,其中嬰幼兒乳粉企業6家。目前,6家企業已有3家與區外企業進行了兼并重組,如:蒙牛乳業2013年收購雅士利,呼倫貝爾乳業與湖南加比力食品公司兼并重組。
黑龍江省的行業兼并重組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代表于艷善介紹,目前,飛鶴乳業已先期完成了陜西關山乳業的兼并重組,企業海外工廠已開始建設;大連佐源集團對搖籃乳業已完成一個工廠的兼并重組工作,搖籃乳業其余兩個工廠與大慶乳業兩個工廠的再重組工作也已完成工商注冊,為實施品牌整合打下了堅實基礎;完達山近期已赴新西蘭洽談工作;國家重點企業新希望集團也參與到乳制品全產業鏈整合中……
落實政策解決難題
然而,行業兼并重組目前仍面臨各種挑戰。趙利敏坦言,內蒙古的主要問題在于除了伊利、蒙牛外,其余4家企業面臨著規模小、產品缺乏競爭力的難題。因此,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國內外食品企業與呼倫貝爾4家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優化產業部署。于艷善則表示,飛鶴等龍頭企業雖已進行兼并重組,但規模小、程度不深,行業引領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尚有較大的挖潛空間。此外,黑龍江省各嬰幼兒乳粉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無法承受技術改造、檢測設備增加、奶源基地擴容等帶來的投入壓力,對實施兼并重組力不從心;現有嬰幼兒乳粉企業多數建廠較早,長期以來形成了各種歷史遺留問題,拖欠工資、欠繳各種保險及醫藥費用等問題十分突出,實施兼并重組難度較大。
在經濟發達省份廣東,嬰幼兒乳粉行業兼并重組工作還面臨稅負過重的壓力。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代表李曉燕介紹,兼并重組涉稅較多,征收的增值稅比例較高,影響了企業兼并重組的進程。她建議國家應盡快調整與之相關的稅收政策。下一步,廣東將進一步加強部門合作,形成合力強化服務,使企業在兼并重組中少走彎路,降低成本。
對于企業在兼并重組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王黎明表示,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強與國務院相關部門溝通協作,落實兼并重組的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工業轉型升級等專項資金對兼并重組的支持力度。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尤其是黑龍江、陜西、廣東、內蒙古等重點省區,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在金融、稅收、財政、土地、職工安置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覆蓋各相關領域的政策體系,加大地方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創新資本運作方式,靈活安排所涉企業的債務問題,妥善使用土地補償費,做好職工安置和穩定職工隊伍工作,切實幫助和支持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歷史遺留問題。
境內境外協同發展
據悉,截至目前,已經發生了近20起企業并購重組活動,并購金額多在億元以上,個別并購金額超過150億元。涉及企業既包括本土的伊利、蒙牛、飛鶴、關山等,也包括境外的達能以及行業外的恒大等。閆逢柱表示,這表明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形式多樣,境內境外協同發展。
“伊利堅定地推行‘全球織網’的戰略,包括全球戰略資源的整合,全球研發資源的整合和全球消費市場的一體化。”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福泉表示,“全球織網”戰略的實施過程中,伊利的思路非常清晰,把整合布局的重點放在奶源、品質安全、人才、創新研發幾個方面,目前“全球織網”的戰略格局已經完成。未來5年內,伊利將進入全球市場,關鍵的節點仍然是建設一體化的產業鏈,打造世界頂級的食品安全和質量保障體系——去年11月,伊利投資30億元在大洋洲建立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乳業一體化生產基地,包括乳粉、液態奶等加工項目,覆蓋了包裝、生產、深加工、科研等領域,實現全產業鏈貫通。
作為近年來業內最著名的并購大案,蒙牛收購雅士利后的一系列行動也是業內關注的熱點。蒙牛雅士利集團CFO李東明介紹,收購完成后,集團為雅士利引入國際戰略合作伙伴,推動其國際化發展進程:2014年3月,雅士利與丹麥Arla Foods進行戰略合作,對旗下產品進行品牌背書,并在丹麥工廠生產,今年5月,產品已成功在國內上市;與此同時,雅士利也將進一步借助Arla平臺和資源,積極引入對方乳粉產品,以加強國際優質有機奶源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和推廣。“這一合作改變了雅士利單一的新西蘭奶源的產品結構,增強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李東明表示。與Arla Foods合作之外,今年2月,達能正式成為雅士利第二大股東,持股25%。達能入股雅士利后,對雅士利現有工廠的生產工藝、質量管控、供應管理等進行全面評估,并將雅士利重要原料納入達能集團的全球采購體系,進而更加完善了雅士利的質量管控體系,提升了雅士利產品的競爭力,并派出了專業管理團隊支持雅士利發展。
自有奶源發展提速
《企業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3版)》明確規定:“主要來源為生牛乳的,其生牛乳應全部來自企業自建自控的奶源基地;以全脂、脫脂乳粉為原料的企業,建立原料商的審核制度。”《工作方案》也明確規定了兼并重組主體的奶源必須全部為自建和可控的奶源。奶源基地對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王黎明介紹,去年以來,不僅蒙牛、伊利、飛鶴等大型乳企投入巨資自建或合作建設奶源基地,黑龍江、陜西等地的中小乳企也都在自建或以農業合作社形式建設奶源基地;伊利、光明、圣元、恒大等企業以投資新建、收購或控股等形式在新西蘭、法國、以色列等地建立奶源基地或原料加工廠。目前,40%以上企業建立了自有奶源,全行業奶源基本實現了穩定可控。
閆逢柱介紹,從去年對94家企業的統計發現,奶源基地建設應該是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兼并重組的一個重要動力。此外,行業生產許可審核,以及政府對行業監管力度加大,也倒逼企業不得不提高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在此背景下,兼并重組后的企業普遍實施了全產業鏈的安全管理,良好操作規范以及誠信管理體系全面推進,企業的裝備水平也明顯提高。
2014年6月,西安百躍羊乳集團以60%的股份與陜西優利士乳業實現戰略合作,完成中國羊乳行業首例兼并重組。西安百躍羊乳集團總經理孟江鵬介紹,重組后,百躍產能進一步擴大,達3.4萬噸,配方羊奶粉生產線被業內專家譽為“萬噸級羊奶粉國際示范樣板工廠”,但奶源建設卻差強人意。面對現實,百躍于去年9月走出國門,先后與新西蘭、歐洲5家牧場、3家羊奶加工廠簽訂協議,試行定向生產、定向加工。孟江鵬認為,兼并重組對企業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兼并重組確實有利于擴大同類產品的生產規模,培育壯大知名品牌,降低生產成本,消除競爭,提高市場占有率,淘汰落后產能等諸多利好結果。而如果原始技術處理不當,后又失之于有效管控,只是簡單的產能疊加、抱團取暖,兼并重組就可能名存實亡,甚或一方拖垮另一方。或因一方出現問題,比如質量問題,另一方遭受連帶損失。”孟江鵬說。
李東明則總結,政府鼓勵兼并重組,積極推動行業整合,為國產品牌乳粉企業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平臺,有利于強化市場管理秩序,規范市場競爭行為,提升乳粉行業整體競爭力;有利于以規模帶動產業升級,以管理提升企業效益,以產品驅動消費者購買力,以品牌強化市場競爭力,進而促進整合,推動乳粉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