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落實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責任的途徑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法》賦予政府對食品安全負總責,食品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一些食品企業或多或少地受到地方保護,監管部門在懲處違法行為時很難執行到位,這就使得企業落實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責任時大打折扣,甚至釀成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企業主體責任為何難落實
企業主體責任和自律意識不強。2012年6月發布的《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以及《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明確指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生產經營者應當對其生產、銷售的產品安全負責,不得生產、銷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產品。可見,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是法定義務。
此外,《公司法》第五條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道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主體責任是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必須要履行的法律底線,是法律規定的義務。現行《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第三條總括了食品生產經營者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食品安全法》第四章規定了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義務;第七章規定了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盡的義務及召回制度;第九章規定了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有關單位和個人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此外,《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產品經營者的義務進行了設定。從上述規定來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主體責任的核心內容就是依法經營、誠信經營,對消費者負責,對社會負責。然而在具體實踐中,一些食品生產經營者對法律認識不到位,缺乏自律意識和誠信意識,并沒有完全按照法律規定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過程控制不嚴,缺乏制度約束。從初級農產品到食品流通環節,再到生產經營者手中,由于這一食品生產流通環節非常復雜,監管難免留有空隙,因此,一些企業趁機違法生產經營,如濫用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假冒知名品牌生產偽劣食品,甚至生產沒有廠家、生產日期和產品合格證的“三無”產品。這些違法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大都規模較小,以小作坊居多,它們缺乏從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工藝設備采用、產品過程質量控制和下線檢測等環節的制度約束,更談不上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責任的落實了。
地方保護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目前,食品監管職能由各地政府部門負責,監管部門遇到地方政府重點支持的企業違法時,監管執法工作往往很難開展。此外,監管部門在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食品違法問題,追根溯源查處時,如果涉及某些利稅大戶,也會遇到一些困難。這種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使得一些企業淡化了企業主體責任,甚至鋌而走險屢查屢犯。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建議
培育食品企業主體責任意識。政府要對企業加強監管,使企業的主體責任法定化。例如,政府要完善食品企業準入制度和食品生產標準的管理體系,完善監管體制,建立食品可追溯體系,強化召回制度,促進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互相監督。同時,建立企業主體責任評價體系,引導企業自愿落實主體責任。加快食品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對失信行為予以懲戒,為誠信者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充分發揮食品相關行業協會的作用,引導和約束食品生產經營者誠信經營。根據國外的經驗,食品安全系數的提高,最終要依靠行業協會主導下的行業自律與政府部門的監管相結合。因此,提升食品企業的自律性,需要行業協會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及輿論的監督作用,構建群防群控食品安全的工作格局。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組織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食品安全工作,形成強大的社會合力。同時,新聞媒體和消費者協會要發揮各自優勢,提高輿論監督和公眾食品安全自我保護能力。
著重從七個方面構建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監管機制。
一是建立企業第一責任人的監管機制,完善“誰生產,誰負責,誰銷售,誰負責”的企業首負責任制和懲罰性賠償機制。
二是建立企業生產安全全程控制的內控機制,完善產品質量QA、QS質量認證評價體系;建立HACP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系統。
三是建立產品售后服務的跟蹤機制,包括產品身份暗碼識別責任追究系統和銷售服務第三方評價體系。
四是建立企業產品質量誠信機制。要嚴格實施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制度,對食品生產經營新業態要依法及時納入許可管理;不能持續達到食品安全條件、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生產經營單位,依法撤銷其相關許可。食品企業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對食品安全負首要責任,企業質量安全主管人員對食品安全負直接責任。食品生產經營者要保證必要的食品安全投入,強化人員培訓,嚴格落實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召回和下架退市制度,建立臨近保質期食品的消費提示制度等具體規定。同時,針對部分食品生產經營者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等問題,要加快食品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食品生產經營者誠信信息數據庫,并與金融機構、證券監管等部門實現共享和互動。
五是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嚴打機制。建立與食品監管部門行政執法與公安、檢察院、法院的食品安全案件信息共享平臺,共同制定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標準,進一步完善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和聯合執法制度。
六是建立目標考核問責機制。把食品安全納入地方政府年度綜合考核目標、社會治理考核內容,考核結果作為綜合考核政府領導班子和相關部門領導干部的重要政績,推動各級政府落實“總負責”的要求。
七是建立食品安全社會治理機制。建立政府統一指揮、社會全面協同、企業自律擔當、輿論引導監督、群眾廣泛參與的“五位一體”食品安全社會治理制度,主要包括:區鎮兩級政府建立相關部門組成的食品安全社會治理領導小組;完善食品“兩網”“兩員”運行機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件應急反應處置機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機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狀況評價體系;建立群眾廣泛參與的投訴舉報獎勵機制;建立與媒體緊密合作的輿論引導和監督機制。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