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濫用仍是“頑癥”
“我國是抗生素生產使用大國,但主要為仿制與重復生產,缺乏創新藥物;抗生素成為醫院重要的經濟來源,醫院抗生素濫用突出;社會藥店抗生素自由購買,用藥安全存在隱患;動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用量巨大,管理困難。”近日,在中國藥學會抗生素專業委員會、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共同舉辦的“抗生素質量與安全性論壇”上,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肖永紅教授呼吁關注我國抗生素濫用問題并采取有效對策。他負責開展的中國科協重大政策性課題——“抗生素類藥物濫用的公共安全問題研究”(注:本文為與課題名稱一致,采用抗生素代替抗菌藥物)的相關內容帶給與會者極大震撼。
現狀——令人憂慮
△研發:缺乏創新產品
△應用:濫用情況嚴重
據肖永紅教授介紹,根據他們所調研的全國抗生素產銷應用的整體情況:2005年,全國共生產抗生素21萬噸,國內消耗18萬噸;人均消耗138克,連續用藥138天(1克/天),是美國的10倍以上;可供臨床使用的品種(化學名)188個,為美國的3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的官方網站顯示,抗生素生產批文約35000個,市場銷售抗生素商品6000種以上,產品數前100位的抗生素平均有46個商品,328個批文。我國抗生素沒有創新產品,僅有頭孢硫咪和依替米星兩個Me-too藥物。在社會零售藥店藥品銷售前10位中,抗生素占3~4種。
他談到,抗生素占醫院所有藥品銷售額的第一位;藥品收入占醫院全部收入的53.34%,其中抗生素占所有藥品收入的18.37%,占住院藥品收入的35%。抗生素使用“檔次高”(前五位為頭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頭孢哌酮/他唑巴坦、頭孢他啶、頭孢曲松),且使用強度大(每100名患者用量為85DDD/天,即平均每100名住院患者用掉85份抗生素,為歐洲國家使用量的兩倍以上)。
調研還發現,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達70%,外科患者近100%使用抗生素;同時應用兩種以上抗生素者達46.9%,靜脈注射用藥者為90.02%。抗生素應用合理的占41.4%,不合理的占58.6%。其中,三甲醫院抗生素合理應用比例為44.6%,二甲醫院為38%。門診平均每張處方藥物數量為2.39個,含抗生素的處方為31.5%,無細菌性感染而含有抗生素的處方為24.2%,處方含兩種以上抗生素者占3.5%。綜合判斷,門診抗生素正確使用率為76.5%。
通過對藥店的調查發現,對無處方銷售抗生素情況,46家藥店拒絕銷售,14家由坐堂醫師開具處方,15家要求患者補處方,8家直接銷售,7家藥店未回答。對于上呼吸道感染是否推薦抗生素的問題,有7家藥店推薦,41家不推薦,41家表示不一定。抗生素銷售不到銷售額20%的藥店有61家,占20%~39%的有27家,1家藥店為40%~59%。
調查結果顯示,養殖業抗生素濫用情況也越發嚴重。我國的獸用抗生素量大,占所有抗生素的1/2,且與人用抗生素混雜,部分獸用抗生素屬于WHO規定的限人用重要抗生素。據統計,2005年,醫藥企業近9萬噸抗生素流入養殖業,缺乏監管。集約化大型養殖企業抗生素使用情況較為規范;中小養殖企業與小規模家庭養殖場,常常存在違規飼料添加抗生素情況;市場抽檢的各種動物性食品(豬肉、牛肉、雞肉、牛奶、魚等)中,抗生素檢出率大多在20%~30%左右。
后果——危害嚴重
△不良反應頻發
△耐藥菌流行
△食品安全多隱患
△醫療費用上漲
目前我國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濫用現狀,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后果——抗生素不良反應和藥害事件頻發;抗生素紛紛失效,耐藥菌流行;養殖業濫用抗生素導致食品安全問題;醫療費用上漲,“看病難,看病貴”。“這一切并非危言聳聽。”肖永紅教授如是說。
他介紹,抗生素的不良反應危害是非常嚴重的。抗生素不良反應占所有藥物不良反應的1/3以上,每年因抗生素不良反應住院人數7.13萬~119.7萬人,住院期間發生抗生素不良反應患者數為239.46萬~718.37萬人,其中,中重度不良反應為47.9萬~143.7萬人;門診預計發生抗生素中重度不良反應2304.9萬人次,每年因抗生素不良反應至少死亡8萬~10萬人。這些數字令人震驚。
細菌耐藥的不斷升級直至人類在細菌面前束手無策,是抗生素濫用造成的另一危險后果。調研發現,在我國,細菌對各種抗生素的耐藥率極高,細菌呈現多重耐藥,甚至全耐藥現象。特殊耐藥菌在我國十分普遍,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分離率高達60%以上,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大腸桿菌在30%以上。細菌整體耐藥率在45%左右,耐藥情況居全球前列。肖永紅教授不無擔憂地感嘆:“預計10~20年內現所用的抗生素將失效。”
肖永紅指出,養殖業抗生素的濫用更是誘導并加速了耐藥菌的出現,食用動物成為龐大的耐藥基因儲藏庫,通過多種方式傳遞給最者消費者——人。同時,獸用抗生素原藥與代謝產物在動物體內殘留,對人體造成潛在的毒副作用,成為食品安全隱患。此外,抗生素環境的殘留污染也將持續產生危害等。
抗生素的濫用到底嚴重到什么程度?造成什么樣的經濟損失?調研結果讓人看到一個巨大的經濟黑洞——2005年,抗生素在醫療、養殖業濫用所致的經濟損失達1100億元~1200億元,其中:直接經濟損失累計925.46億元~989.26億元,包括治療耐藥菌感染多花費抗生素費用36.6億元,耐藥菌感染導致住院費用增加(扣除抗生素)252.23億元;抗生素濫用增加不良反應處理費用17.8億元~81.6億元;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加醫療費用419.73億元;門診患者因不合理用藥增加藥品費用127.1億元;動物抗生素濫用浪費72億元。間接經濟損失累計173.69億元~181.19億元,包括耐藥菌感染導致額外生產力損失47.2億元,增加不良反應導致生產力損失1.99億元~9.49億元等。
原因——紛繁復雜
△以藥養醫是根本原因
我國抗生素濫用具有復雜的原因,肖永紅教授一語道破:“醫療衛生補償機制缺失,醫療機構長期‘以藥養醫’是根本原因。”此外,還有一些從屬原因:包括抗生素合理應用監管法規體系缺陷與統一監管主體缺失;醫務人員抗生素知識缺陷,缺乏知識更新與專業教育;普通人群對抗生素存在認識誤區,偏愛使用抗生素。
針對這些原因,肖永紅教授提出應對抗生素濫用的幾點建議:改變現有的醫療補償機制,釋放抗生素濫用的經濟壓力;完善抗生素合理應用的法制體系,明確合理用藥的法制地位和國家遏制抗生素濫用的決心;強化政府監管職能,加強執法力度,對抗生素嚴格實施從生產到使用全過程、全方位的重點監管,不留死角;積極開展抗生素知識專業教育和科學普及,造就大批專業人員,提高國民科學素養,保證抗生素合理應用順利實施;重視抗生素基礎與應用研究,建立抗生素合理應用相關數據平臺和預警機制,為遏制抗生素濫用提供全面的科學數據、信息與技術支持。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