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可抑制拉米夫定誘發的乙肝病毒變異
據中國醫藥報北京訊 目前臨床治療乙型肝炎的常用藥物拉米夫定因會誘發乙肝病毒(HBV)中的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基序(YMDD)發生變異,從而產生耐藥性。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肝病科的徐春軍等人最近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益氣涼血解毒類中藥可以對拉米夫定誘發的乙型肝炎病毒YMDD變異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且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明顯療效。
本研究選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8例,隨機分為西藥組、聯合組和中藥組,分別予以口服拉米夫定、拉米夫定加益氣涼血解毒類中藥和單純益氣涼血解毒類中藥治療,療程均為12個月,分別觀察肝功能、乙肝血清標志物、HBV-DNA、YMDD和臨床癥狀的變化。益氣涼血解毒類中藥由生黃芪、太子參、赤芍、生地黃、山豆根、苦參、烏梅、五味子組成。結果顯示,三組在治療后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HBV-DNA均顯著降低,治療后三組間各指標無明顯差異。但西藥組有12例出現YMDD變異,聯合組有5例出現YMDD變異,變異時間全部出現在用藥后12個月,中藥組無一例YMDD變異,表明益氣涼血解毒類中藥對拉米夫定誘發的乙肝病毒YMDD變異有很好的干預作用。
研究人員認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醫學病機較為復雜,一般認為它的發生與濕熱疫毒之邪有關。濕熱疫毒蘊蒸肝膽而致疏泄失司、脾胃阻遏而運化失常、氣血生化無源,正不抗邪,病情發展,終致肝腎陰虛,陰虛內熱,熱入血分導致遷延不愈,益氣涼血解毒是其主要治法。據現代藥理研究,益氣類中藥如生黃芪、太子參均有明顯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的作用;涼血解毒類藥物赤芍、苦參有明顯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而且生黃芪、山豆根、生地黃、五味子、烏梅具有保護肝細胞免受損傷、降低轉氨酶的作用;二者結合應用能保持協調的免疫調節,增強機體的免疫監控,防止病毒變異的產生并能保護肝細胞,這可能是此類中藥抑制乙肝病毒YMDD變異的作用機理。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