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中藥專利技術有望解決禽產品出口抗生素殘留問題
據新華社信息濟南12月6日電(記者董振國)當前我國畜產品屢屢因抗生素超標出口受阻,記者近日了解到,一項專利技術可用中草藥替代抗生素防治禽類病疫,而且對某些型號的禽流感有防治作用。專家認為,如對此項技術加以發展完善,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畜產品抗生素殘留問題。
據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動物病理研究室教授喬健介紹,近年來,我國養殖業濫用抗生素問題突出,特別是肉雞飼養周期短,密度大,發病率高,多數飼養場在飼養過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除治療目的外,養殖者為了促進家禽生長和預防疾病,在平時的喂養中也會不斷添加抗生素。由于抗生素使用過濫,動物體內殘留量增加,并通過食物鏈最終匯集于人體,導致人體產生大量耐藥菌株,使人體失去對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或因大量蓄積而對機體產生毒害作用。我國禽肉出口也屢屢因抗生素殘留超標而遭拒。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藥品學分會會員塔志麗長期致力于研究中草藥防治畜禽疾病技術,目前她研究的中草藥替代抗生素技術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據塔志麗介紹,她從事這項技術研究已有10年。1997年,由北京市畜牧局組織,北京市華都肉雞公司采用塔志麗的草藥配方進行了實驗,在5個月時間里,共實驗肉雞6.5萬只。實驗人員將中藥粉劑拌入飼料中喂食,同時與添加抗生素的肉雞進行對比。結果表明,中藥在抗病毒、促生長、提高免疫力方面所起的作用達到了抗生素效果,而且對治療雞新城疫效果顯著。
今年,禽流感疫情在國內外流行,塔志麗針對禽流感在藥物配比上進行了調整,并在6月份進行了H9亞型禽流感預防治療實驗。這項實驗由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喬健主持,用中草藥與抗病毒西藥金剛烷胺對比。
據喬健介紹,根據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可分為高致病力毒株和非高致病力毒株,而H9N2亞型屬非高致病力毒株,我國目前廣泛流行的AI即由H9N2導致。雞群感染H9N2亞型禽流感后,很少直接死亡,但可引起商品代肉雞增重緩慢,種雞、蛋雞的產蛋量急劇下降;并且容易繼發其他疾病,如新城疫、大腸桿菌等,導致雞群的繼發性死亡明顯增加。
實驗結果表明,中草藥對H9N2亞型禽流感有明顯的預防作用和一定的治療作用,可有效阻斷禽流感病毒導致的肉仔雞病理組織學改變。喂服中草藥的雞群,其病變種類或病變出現的頻率均低于西藥組,在遏制病毒導致的肉雞體重下降,以及蛋雞產蛋率下降方面,中藥效果也優于西藥金剛烷胺。
據了解,目前,這項技術已開始進行產業化運作,但據一家引進此項技術的企業介紹,要投入大規模生產,需采用超微粉碎技術,即將中藥充分干燥,先磨成粗粉,然后采用300目的磨粉程度進行破壁加工,由于某些中藥內含有大量粗纖維,加工起來難度較大,機械設備不易配套,成為影響其產業化的一大障礙。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