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科院藥物所整合多學科研究抗炎新藥
日前,從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傳來訊息,該所郭宗儒教授帶領的課題組,將結構生物學、計算化學和藥物化學等多個學科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技術平臺成功地應用于新型抗炎藥物的研制。他們與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藥物化學的整合技術——抗炎藥物COX-2抑制劑的研制”,獲得2004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課題組在創新藥物的研制中,利用結構生物學提供的受體蛋白三維結構,通過計算機分子模擬,從原子和基團水平上揭示受體與配體的結合模式;確定藥效團;經分子力學、分子動力學和分子對接等評價受體與配體相互作用的程度;用藥物化學原理指導設計與合成;分析二維或三維定量構效關系;利用生物活性信息,確定候選藥物。具體表現為:選擇環氧合酶-2(COX-2)為抗炎新靶標,設計選擇性的COX-2抑制劑,研制有抗炎作用、無胃腸道刺激和心血管副作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藥物;利用結構生物學提供的COX-2與抑制劑的三維結構,通過分子模擬,研究了其呈現選擇性抑制作用的本質;根據選擇性抑制劑與COX-2的結合模式和與COX-1結合的差異,確定了選擇性抑制劑的藥效團模型;依據藥效團的特征,設計合成了吡咯酮類和吲哚類兩系列化合物100余個,并以吡咯酮為例,用4條合成路線合成了兩個系列的目標物,經體外方法測定了它們對COX-2和COX-1的抑制活性;用比較分子場分析法對合成的化合物及其活性進行三維定量構效關系研究,說明了進一步優化活性的結構改造方向;以COX-2抑制劑塞來昔布(Celecoxib)為陽性對照,選擇了12個高活性化合物進行體內抗炎活性試驗,從中選擇5個做耐受性試驗,進而優選出兩個做鎮痛和藥代動力學試驗;提出“適度抑制”的概念,認為COX-1與COX-2在體內呈相互制約的平衡態,在消除炎癥的同時,既不會產生胃腸道刺激,也無心血管副作用,這是候選物的重要根據;經過上述多層面的試驗,經綜合評價,選定了候選藥物,定名為艾瑞昔布(Imre-coxib)。目前,艾瑞昔布已經完成I期臨床試驗,對健康志愿者未見不良反應,即將開始II期臨床研究。
據悉,該研究已獲得兩項中國專利授權,申請了兩項美國專利。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