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市場:增長乏力 呼喚新品
高血壓已經成為人類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疾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高血壓治療指南”推薦的一線抗高血壓藥物分別是:利尿劑類、β-阻滯劑類、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目前,我國抗高血壓藥物市場主要被鈣拮抗劑(即“地平”類)、ACEI(即“普利”類)、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即“沙坦”類)三大類占據。其中,“普利”類藥物由于能較好地控制高血壓,減緩血管動脈粥狀硬化的發展進程,減少心絞痛的發作;同時能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腎功能及人體脂質代謝,在高血壓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適用于各種類型的適應證。
三大普利引領市場
ACEI分為含巰基、羧基和磷酰基類3大類型,其中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等多數“普利”藥為羧基普利,卡托普利為巰基普利,福辛普利為磷酰基普利。目前國內市場上用藥金額最高的“普利”類藥物是貝那普利、培哚普利和福辛普利。2009年上半年,此3種藥物的用藥金額已經接近“普利”類藥物總用藥金額的80%,并且貝那普利和培哚普利的市場份額仍有繼續走高的趨勢。
諾華公司的貝那普利在1991年經美國FDA批準后首先在丹麥上市,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即“洛汀新”)。目前,我國已有貝那普利相關產品18個生產批文。
培哚普利為無巰基的ACEI抑制劑,于1989年在法國上市。1993年,法國施維雅藥廠的“雅施達”進入中國市場。2006年8月,培哚普利的美國專利到期。2009年4月,國內的東英(江蘇)藥業有限公司獲得了培哚普利的生產批文,目前國內僅此一家企業獲得培哚普利的生產批文。
福辛普利于1991年5月在美國上市,是第一個上市的含磷酰基的長效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日服一次。1997年,福辛普利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國內臨床使用較多的是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公司的“蒙諾”。國內企業只有華海藥業(生產福辛普利片劑)、上海現代制藥(生產福辛普利膠囊)兩家企業獲得了福辛普利制劑的生產批文。
后繼乏力增長緩慢
“普利”類藥物市場格局穩定,整體增長緩慢,抽樣醫院用藥金額平均增長率只有3%左右。
目前引領“普利”類藥物市場的產品都已經上市20年左右,在中國也已經應用了10年以上,仍保持如此高的市場份額及增長態勢,一方面說明藥物療效確切,另一方面也說明“普利”類藥物市場后繼乏力,缺乏新產品的有力沖擊。
其實,近年來也先后上市了一些復方制劑,進入抽樣醫院的有復方卡托普利片、培哚普利/吲達帕胺等,但是復方并沒有帶來高的用藥金額,到2009年上半年,兩種復方產品的市場份額幾乎排在所有“普利”類藥品的末位。
復方卡托普利是卡托普利和氫氯噻嗪復合制劑,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歐洲上市,目前國內已有22家企業獲準生產,但市場開拓較慢。
品牌藥低調奢華
“普利”類降壓藥在高血壓治療藥物市場的表現不如“沙坦”類和“地平”類突出,但是卻有著另兩類藥物不可比擬的優勢——幾乎所有的“普利”類藥物背后都有一個重量級的國際藥企做后盾。所以,盡管“普利”類藥物進入中國市場多年,國內的仿制藥也曾出不窮,但是這些國際大佬仍牢牢掌握著絕對的市場份額。從2009年上半年的用藥情況看,進入“普利”產品用藥金額排名前十位的外企數量和份額均有所增加,市場集中度也在不斷增強。
在研新藥呼之欲出
盡管“普利”類藥物近年來市場增長乏力,缺乏新品。但是,由于其安全性、用藥穩定性及較為低廉的價格,仍為降壓藥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大類。
目前我國尚有阿拉普利、莫昔普利、酰托普利、螺普利和佐芬普利處于臨床研究中,這些藥物我國還沒有進口或生產批文。其中,螺普利由先靈公司于1995年上市,莫昔普利由輝瑞公司于1995年上市。這些新的“普利”藥物或許能為市場帶來些許生機?我們將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