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跨越式發展 北京生物醫藥產業的新期待
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的實體經濟帶來了深刻的影響,而以科技創新引領高端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卻在抗風險和保持增長等方面展現出了強勁的實力。其中,北京醫藥工業全年共完成工業總產值395.1億元,同比增長17%;實現利潤總額66.5億元,同比增長45.6%。當年醫藥產業對北京工業增速的拉動排名第二,成為金融危機影響下工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對此,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簡稱經信委)主任朱炎表示,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的內在動力,源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引導和扶持,源于北京企業質量過硬、信譽度強的高端發展思路,源于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塑造整體品牌、“抱團打天下”的推進策略,源于京區眾多專業機構協同一心的特色化服務體系。
振興方案引導產業跨越式發展
朱炎介紹說,2009年11月,北京市經信委聯合市發改委共同編制的《北京市調整振興生物和醫藥產業實施方案》,由市政府以京政發[2009]36號文正式發布。作為2009~2011年北京市發展生物和醫藥產業的綱領性文件,振興方案提出圍繞創新能力建設、機制創新、項目引入與市場開拓等重點工作,實施六大重點工程和七大保障措施,從而推進重大項目,培育重點企業,發展重量級產品,增強產業發展的支撐力。
其中,在創新方面,北京將重點建設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和工程化平臺,促進技術成果在京轉化,引導并推動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在機制體制創新方面,把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的機制體制優勢與行業特色及發展需求相結合,探索適合產業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在重大項目方面,加大對重大項目與優秀企業的引入力度,同時加強對現有產業的升級改造,促進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在市場開拓方面,完善流通體系的建設,繼續打造“用北京藥放心”的區域整體品牌形象。
此外,北京市經信委正在與市科委、中關村管委、市投促局等部門共同探討以“G20”工程為題的推進產業跨越式發展的相關政策和部門間的互動機制,通過鼓勵一批規模企業做大做強,支持一批潛力品種研發和產業化,吸引一批優秀項目和公司在京落地等多種方式,從研發、臨床、產業化以及市場流通等產業鏈的各細分環節入手,分階段、分層次培育和發展一批有影響力的名牌企業和產品。最終,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將在“高端、高效、高標準”的發展理念下,實現由戰略產業向主導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成為世界重要的研發中心、高端制造基地和市場中心。
“用北京藥放心”成為產業標簽
多年來,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始終堅持走品牌創優之路,自2005年起,利用全國藥交會這一平臺,打造“用北京藥放心”的聲勢。
朱炎表示,“用北京藥放心”,出自社會對北京藥品質量的贊譽,是一種社會信譽。這種信譽是北京生物醫藥企業的內在素質和品格外化于市場,經長期積淀,為社會所感知、所認識,并最終形成的形象化褒獎,蘊含著豐富、深厚的內涵。這種內涵,可以概括為重信譽、重質量和重品味。
朱炎認為,論產業規模,北京在全國沒有明顯優勢,業內排序基本在第八九位上下。然而若論產業水平,北京的醫藥產品質量、科技含量卻全國領先,同仁堂、雙鶴、紫竹等“京藥”品牌享譽國內甚至國際市場。打造“用北京藥放心”品牌,就是要大力弘揚這一信譽優勢,進而將其升華為品牌優勢,并進一步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
朱炎說:“‘京藥’品牌不是空洞、虛化的概念,它是由一個個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集成的。因此,在打造‘用北京藥放心’的品牌建設中,我們將進一步確立衡量標準,引導企業品牌建設和發展,又用企業品牌建設來豐富、充實和發展‘京藥’品牌建設,形成‘京藥’品牌與企業品牌的互動,進而促進首都生物醫藥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打造凸顯首都優勢的產業鏈
朱炎介紹,自2003年至今,北京醫藥工業已連續7年位居我國醫藥產業利潤率之首,并始終保持著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在2009年,北京承擔了腫瘤、疫苗、醫療器械等的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推動了國家一類新藥蘇靈等一批創新產品上市;率先研制成功了甲流疫苗和診斷試劑等國家緊急儲備項目;力促抗腫瘤及抗病毒藥樂復能、AC群腦膜炎疫苗、抗甲流藥金花清感方等自主產權成果加快研發進程;北京企業更成為創業板的“明星”。
據了解,下一步,作為具體負責北京市工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推進信息化工作的市政府組成部門,北京市經信委將以把首都建設成為世界城市的進程為契機,推動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調結構、促發展”,放寬視野,深化職能,按照“成果產業化、產業規模化、服務現代化”的發展主線,突出研發創新、高端制造、服務外包及市場流通等重點環節,打造凸顯首都優勢的獨特產業鏈,力爭到2015年推動行業經濟總量突破2000億元大關。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