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醫診療設備的兩大途徑—— 拓展應用范圍 加快標準建設
日前召開的第二屆中醫診療設備論壇上公布了一組數字:通過對53家醫療設備相關單位的調查表明,中醫診療設備銷售量從2007年的20410臺迅速增加到2009年的63472臺,總銷售量提高了211%。但是面對中醫診療設備的迅速增長態勢,業內卻普遍認為, 數量的增長和應用的發展并不一致,發展水平和生存環境依然沒有根本性的改善,尤其是應用范圍窄和標準滯后這兩個問題比較突出。
設備供應與臨床需求相脫節
據中醫醫院醫療質量檢測中心的調查顯示:目前,中醫診療設備的用途僅以治療和輔助治療為主,用于診斷的設備在臨床醫療設備中僅占0.46%;同時,中醫院對診斷類設備的需求量不斷增大,是已有數量的20倍,供需間缺口巨大。
盡管醫院對于診療設備的需求很大,但是中醫診療設備的配備水平依然不高。與會的不少企業人士認為,中醫診療設備臨床應用的境況與臨床醫生對中醫診療設備的接受度和積極性不高很有關系,甚至很多臨床醫生不愿意學習使用中醫診療設備。上海潤達醫院管理投資公司的朱翠鳳舉了一個例子:“10多年前,有一家企業開發出中醫電腦耳穴診斷系統,并在上海20多家醫院投入臨床,但到現在僅有一家區級中醫院還在使用。”
企業認為中醫診療設備市場難做與臨床接受程度低有關,而醫院則表示,更主要的問題是目前中醫診療設備發展與臨床需求相脫節。據了解,每年參加國藥勵展器械博覽會的醫院院長都不少,但他們很難見到稱心如意的產品。在此次論壇上,一位來自天津某中醫院的院長無奈地表示:“一些中醫診療設備的設計初衷很好,但不符合臨床需要,與現代診療設備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中醫診療設備急需提高科技含量和實用性。”
對于中醫診療設備實用性不強的問題,很多與會專家也有同感。山東中醫藥大學張文高教授認為,目前市場上大部分中醫診療設備的臨床實用性不足,而且存在著明顯的薄弱環節,“與臨床需求脫節,已經成為阻礙中醫診療設備前進的絆腳石”。身心康國際中醫研究院院長陳勇進一步指出,要想提高中醫診療設備的臨床實用性,嚴格按照醫理設計是關鍵。他說,“現在中醫診療設備研發中存在‘畫蛇添足’的問題,為了把設備包裝成高科技產品,就現編原理,現編概念,而這很難得到臨床的認同。”一些臨床醫生也遺憾地表示:“目前中醫院使用的中醫診療設備,很多都不符合中醫理論。”
據介紹,中醫診療設備是指在診療活動中,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的儀器、設備、器具、材料及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軟件)。目前,已有34種中醫診療設備向臨床推薦并推廣應用,但與非中醫診療設備的成千上萬個品種相比,只是滄海一粟。但令人鼓舞的是,隨著國家對發展中醫藥產業的大力推動,中醫診療設備發展將面臨更多機遇,只是業內需要認真把握,同時需要更多政策扶植。
中醫診療設備亟需技術升級
面對中醫診療設備行業目前的困境,與會人士一致認為,加快標準體系建設,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勢在必行。在此次論壇上,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強調,相關部門應加強研究,制定適合中醫診療設備的注冊審批標準,逐步建立管理標準體系;應制定中醫診療設備的收費標準,并將符合條件的服務項目納入醫保范圍。
而注冊審批標準的建設成為此次論壇的一個熱點話題。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注冊審批標準缺失是新研發的中醫診療設備難以進入市場的最大困難。據統計,迄今為止,我國現行醫療器械標準達718件,但其中與中醫診療設備相關的標準寥寥無幾。一方面是中醫診療設備起步較晚,一方面是缺乏為中醫診療設備量身定做的各項標準,導致很多有市場前景的產品目前難以推向市場。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按照現在醫療器械審批標準,很多臨床需要的中醫診療設備都沒法開發。例如,艾灸治療儀如果想達到臨床需要,需要其溫度超過42℃,但是審批標準規定接觸皮膚的設備溫度要控制在42℃以內,這樣的話,艾灸治療儀就很難在臨床上發揮作用”。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工程技術與應用實驗室主任楊華元教授指出,目前,中醫診療設備標準體系不健全主要體現在企業標準、行業標準、產品通則、生產工藝流程標準、產品質量標準等技術標準缺乏,大多中醫診療設備審批只能參照非中醫醫療器械標準和國外相關技術標準,由此限制了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產品的申報和審批。因此,中醫診療設備只有實現從研發到生產到審批到使用的整個過程的標準化、公開化、一體化,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并促進技術創新,更快實現中醫現代化。
面對中醫診療設備發展遭遇的標準問題,2009年中醫藥管理局實施了中醫診療設備促進工程,出臺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診療設備促進工程實施方案(試行)》。經過篩選和評估,今年已經確定了27個項目作為“提升一批、改造一批、開發一批”的第一批項目。記者了解到,量子平衡診斷圖譜儀、紅外熱像自動檢測系統、現代中醫“未病”診斷綜合分析系統等新型高科技中醫診療設備已被列入“開發一批”的名單,已由具體科研機構承擔開發工作。
記者還了解到,一些地方中醫藥管理部門已對中醫診療設備的配備標準提出了具體要求,如石家莊市要求中醫醫院配備的中醫診療設備不能少于20種;有些地方積極推動通過政府采購和中醫醫院管理年檢查,來提高中醫診療設備的配置水平,如甘肅為480家衛生院配發了中醫診療設備,并對中醫診療設備的配置與管理提出要求;還有些地方通過調整醫保報銷適用范圍,推動中醫診療設備的使用,如山東等省將包括中醫診療設備在內的非藥物療法的報銷比例提高了20%。眾多業內人士相信,隨著相關標準的完善和相關政策的配套,中醫診療設備將迎來自己的春天。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