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藥集團成立“轉化醫學研究中心”
2月20日,由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國中藥協會、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首屆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轉化醫學高峰論壇” 在北京召開。衛生部、科技部、中醫藥管理部門的領導、國內知名院士專家、行業協會和醫藥企業的代表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以轉化醫學研究來提高中成藥基本藥物的綜合臨床價值。廣藥集團總經理李楚源在會上宣布,旨在加速新藥研發速度、提高藥物綜合臨床價值的“轉化醫學研究中心”正式落戶廣藥集團。
據悉,這是迄今為止我國醫藥企業成立的首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與此同時,廣藥宣布積極落實基本藥物制度,對旗下12個品種率先開展轉化醫學研究。
提高藥物的綜合臨床應用價值
傳統科研模式的投入雖然不菲,但在過去數年中全球研制的新藥數量卻在顯著減少。造成這種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的原因之一,正在于基礎研究成果向臨床階段轉化的困難。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陳凱先院士告訴記者,目前,“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之間脫節,基礎研究積累的大量數據的意義需要臨床解析。”有調查發現,1979~1983年在《自然》等雜志中有101項明確宣稱有廣闊臨床應用前景的研究,但20年后發現僅有5項研究獲準用于臨床,僅有1項得到真正應用。因此,盡管近10年來藥物研發技術獲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新藥上市速度依然處于遲緩甚至停滯狀態。
轉化醫藥研究,是近年來國際醫學健康研究領域出現的新模式。與傳統醫藥研究中基礎研究和臨床之間的關系不同,轉化醫學強調以臨床為中心,從臨床工作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將基礎研究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轉化為臨床醫學技術,即從實驗室到病床,再從病床到實驗室的連續過程,簡稱為“B-to-B”。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打破基礎研究與臨床醫學之間的屏障,在兩者中間架起橋梁。一方面極力縮短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會大大提高藥物的綜合臨床價值。
據李楚源介紹,新成立的廣藥“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以廣藥集團為主體,聯合鐘南山院士所帶領的呼吸疾病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等10多家醫療單位和科研機構。該中心成立后,將隨著分子生物學發展而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從臨床需求出發提前進行新產品市場定位,降低研發費用和風險,并大大加快新產品研發和上市的速度。
為基本藥物提供客觀評價依據
評判一個藥物優劣不能單看價格,而應該看其主治疾病的種類、疾病發生率、預后并發癥以及藥物療效、療程、安全性、藥物經濟學乃至于售后服務等綜合臨床價值。目前在各地藥品招標中,出現了一味看重藥品價格而輕視藥品質量的“唯價格論”現象,甚至出現了為追求中標而采用低于成本價的現象。與會專家認為,此舉顯然違背轉化醫學“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
轉化醫學通過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等多種藥物評價方法,為基本藥物提供客觀的評價依據。本次論壇上,廣藥集團宣布開展轉化醫學研究的12個大品種包括白云山板藍根顆粒、白云山消炎利膽片、中一消渴丸等。其中部分轉化醫學研究項目已經初顯成果。如“中一牌消渴丸循證醫學研究”日前已完成全部臨床試驗并報告了初步分析的結果。該大型臨床研究由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主任紀立農教授主持,在國際上首次采用最嚴格的臨床試驗設計——隨機分組、雙盲、雙模擬的臨床試驗方法評價“中一消渴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紀立農教授表示,該研究以客觀數據證實了“中一消渴丸”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白云山和黃中藥與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疾病研究所合作開展的“白云山板藍根顆粒抗病毒機制研究”和即將開展的“白云山板藍根顆粒防治季節性流感臨床評價研究”,由鐘南山院士擔任學術領銜;廣州中一藥業與北京大學中國醫藥經濟研究中心即將合作開展的“中一牌消渴丸藥物經濟學研究”,由該校劉國恩教授擔任學術領銜……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任德權表示,“衛生部日前提出,應重視轉化醫學研究。廣藥集團在業內搶先一步,以基礎研究與臨床治療結合來闡述基本藥物的安全有效性及意義,可為其他企業參與轉化醫學研究提供借鑒。”
李楚源告訴記者,“率先啟動國家基本藥物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等研究,高度重視集團12個大品種的轉化醫學研究,一方面體現了廣藥集團積極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中成藥多來自于臨床的經驗方,這種研發模式在轉化醫學研究方面有很大先天優勢,我們將充分利用現代醫學的先進方法,比如基因組學、代謝組學、分子分型技術等,將民族傳統醫藥發揚光大。”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