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清算下猛藥 制藥企業面臨大考
2008年將是制藥行業環保政策調整較為集中的一年,這反映出國家實施節能減排的決心。在經歷了GMP全面改造和認證之后,制藥行業如今又面臨新一輪整合和洗牌,一些企業將會在這次洗牌中被淘汰出局,從而形成新的產業格局。
2008年將是制藥企業不斷經歷陣痛的一年。在節能減排、與環境和諧相處的形勢下,制藥行業調整的腳步漸行漸近。2007年年底,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的兩個產業指導目錄或開始執行或正式出臺,矛頭直指制藥企業污染問題。2008年1月1日,《制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開始強制實施。
這些政策的接踵而至,反映出國家實施節能減排的決心。業內專家表示,2008年將是制藥行業環保政策調整較為集中的一年,可稱之為環保政策調整年,作為排污大戶、國家六大重污染行業之一的制藥行業,必將經歷一番震蕩。
連下數劑猛藥
2007年12月1日,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出臺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正式執行,將維生素、青霉素等大宗原料藥劃入限制外商投資行列。緊接著,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7年本)》征求意見稿,再度將維生素C和青霉素這兩類大宗原料藥劃入限制發展類項目。
記者從國家環保總局科技標準司環境標準處了解到,2008年1月1日實施的《標準》細分為發酵類、化學合成類、提取類、中藥類、生物工程類、混裝制劑類等類別,并分別制定了標準,同時將啟用“基準排水量”的概念檢測企業排放的污水是否達標。生物藥和原料藥排污標準較以往有很大提高,如原料藥污水的COD預排放標準(即排至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標準)由1000 COD提高為500 COD,排放標準由300 COD提高為150 COD。
目前,國家環保總局正在進行《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目錄》的編制工作,該目錄將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依據,并將對行業和企業的市場準入、發展規劃、金融信貸、稅收、保險、進出口等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于明德表示,這些政策旨在引導制藥行業減排降耗。就產業發展指導目錄而言,目前國家特別強調發展清潔生產工藝,國家發改委限制大宗原料藥發展的目的,一定程度上是希望促使企業轉向制劑藥用輔料、中間體和環保工藝的研究、開發以及與外資的合作上來。此外,國家發改委繼續鼓勵關鍵中間體開發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為了環保。
《標準》明確提出,“為實現制藥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首先必須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市場秩序,依靠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關閉和淘汰產品質量低劣、浪費資源、污染嚴重的企業及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扶植和支持符合GMP要求、優質、高效、環保和生產技術先進的制藥企業發展,增強行業國際競爭力”。
北京中金億經濟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的分析師表示,按照《標準》規定的新的排放標準,一家大型制藥企業每年用于治污的費用將達到上億元,而中型企業也要花費幾千萬元。《標準》提高了現行的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新建制藥企業必須按照新標準設計和生產,老企業則在3年過渡期內完成整改。《標準》的實施無疑將大大提高產業集中度,行業競爭格局今后將有較大改變。
在陣痛中重生
環保清算單上密集排列的政策,尤其是剛剛實施的《標準》,無疑將導致制藥行業新一輪洗牌。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國制藥工業的快速發展是建立在高污染和高排放、環境破壞或以環境代價大幅度透支的基礎上的,如果不進行有效治理,將會產生嚴重后果。
隨著《標準》效力的逐漸釋放,制藥企業都面臨著一個嚴峻的考驗——必須達到排放標準才能夠獲準正常生產,而這恰恰是許多制藥企業的軟肋。北京中金億經濟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的分析師表示,新的排污標準讓很多制藥企業特別是原料藥制造企業叫苦不迭,強制性標準將會使很多中小型維生素原料制造企業因環保問題而被迫停產。
事實上,制藥行業的環保問題一直困擾著諸多企業,此前因環保不達標而導致停產的事件頻頻出現。雖然之前有些制藥企業已投入大量資金購買環保設施,但不符合標準的企業仍占據相當大的比例。目前,為應對強制實施的《標準》,不少制藥企業已經開始大筆投入,對相關設施進行改造。
據健康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喬曉光介紹,健康元是目前國內惟一一家以酶裂解方式生產7-ACA(頭孢拉定的中間體)的企業,盡管這一工藝比傳統化學法生產產生的污染低很多,健康元仍然投入了大筆資金用于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前期已經投入7000萬元用于項目改造,目前又投入2000萬元左右。
海正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海正藥業以“注重源頭控制、嚴格過程管理、確保末端治理”為理念,通過加強技術改造投入和技術進步,確保節能減排。到目前為止,海正藥業用于污水處理設施、廢氣規范化整治、清潔生產等方面的環保投入已經達到3億多元。
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明禹表示,制藥企業的環境污染問題已廣受關注,盡管2008年制藥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支出預計將達到數十億元,但從長遠來看,這有利于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且有利于行業進行自然的優勝劣汰。
據國信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賀平鴿估計,到2010年《標準》過渡期結束后,制藥企業的環保投入可能還要翻番。由此看來,制藥行業在經歷了GMP全面改造和認證之后,如今又將面臨新一輪整合和洗牌,一些企業將會在這次洗牌中被淘汰出局,從而形成新的產業格局。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