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醫藥企業融資漸入佳境
行業發展看好 金融機構青睞
近年來,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但融資難始終是其前行道路上難以驅除的苦惱。在全球金融風暴中,中國政府果斷出臺相關政策保護產業發展,已初見成效。那么,占國內藥企數量90%以上份額的中小企業如今融資環境怎樣?有哪些措施可供其自救?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部分醫藥界代表、委員以及業內人士,把目光投向了中小醫藥企業的投融資問題。
融資環境有所改善
“與其他行業相比,目前醫藥行業中小企業面對的金融環境相對較好。”全國人大代表、魯南制藥集團董事長趙志全表示,這主要緣于兩點,一是醫藥行業受當前經濟危機影響較小,醫療體制改革等利好政策即將出臺,行業發展勢頭看好;二是國家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所以,與前幾年相比,現在商業銀行在信貸方面對醫藥行業中小企業格外青睞。
據悉,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國家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在信貸支持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政策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各大商業銀行紛紛成立中小企業營業部;各級財政相繼建立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的基金;財政部出臺關于免除中小企業部分呆賬的規定;央行對全國性商業銀行在原有信貸規模基礎上調增5%,對地方性商業銀行調增10%,并要求這部分額度必須用于中小企業。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神奇藥業集團董事長張芝庭表示,目前,各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政策正在加緊調整,這對正處于困境的中小企業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最終受惠的只能是少數企業。目前信貸政策向中小企業傾斜,但金融機構從工作成本和風險防范角度考慮,還是更愿意將錢貸給大企業或者那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的中小企業。各商業銀行對申請借貸的中小企業都會進行調查和評估,其中包括對行業整體發展狀況的評估。盡管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市場總體需求萎縮,但一些與民生相關的產品,如醫藥產品則屬于剛性需求,而大部分醫藥企業以國內市場為主,再加上新的醫改方案對醫藥行業為實質性重大利好,所以從總體上看,醫藥市場擴容在即,行業發展前景普遍看好。如今,除一些產品結構不合理、高污染、高排放的中小醫藥化工企業和醫藥包裝企業外,其他的中小醫藥企業一般不存在借貸風險,因此對中小醫藥企業的貸款申請,各商業銀行一般都會優先安排。
“企業平時的合作伙伴主要是當地的農業銀行,可這段時間,其他幾個商業銀行如交通銀行、工商銀行等的信貸員來企業比較頻繁,他們都想和我們洽談合作事宜。”安徽山河藥用輔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正龍明顯感受到了行業發展趨好帶來的融資環境的轉變。他介紹說,因為藥用輔料企業是制劑業的上游企業,行業發展冷暖,輔料企業最先感知。去年以來,該企業產品銷量穩步增長,今年前兩月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銀行普遍看好中小醫藥企業的發展前景,現在來企業“錦上添花”的商業銀行都在信貸方面做出優惠承諾,無需企業以房產等進行實物抵押,只對企業資產進行預評估后即可提供貸款,且貸款利率較低。
目前,由于受國家大力扶持“三農”政策的影響,中藥材種植和加工企業融資渠道也比較順暢。據甘肅農墾醫藥藥材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衛國介紹,中藥材種植屬于“三農”項目,其現金收入流量一般比較小,但比較穩定。企業現在并不缺流動資金,但是近期政府出臺了項目貼息貸款政策,上個月企業利用這個機會又新上了幾個項目,申請到50多萬元銀行的貼息貸款。河南武陟縣是“四大懷藥”之鄉,全縣藥材加工企業有30多家。據該縣科技局局長荊小滿介紹,今年初,當地政府專門劃撥農業產業化資金積極扶持有特色、有潛力、成長性好的中小型中藥材種植和加工企業。農村信用社還創新信貸業務,拓展擔保方式,簡化貸款手續,以解決流動性資金貸款難的問題。“今年我縣中藥材種植和加工企業的經營情況與往年差別不大,現在這些企業基本不存在融資難問題。”荊小滿說。
部分企業仍感寒意
“大多數中小醫藥企業感受到了融資環境改善的暖流,但還有少數企業在融資方面困難依舊。”國藥控股有限公司高級行業研究員干榮富認為,一些中小原料藥生產企業、醫藥包裝企業以及產品結構不合理的中小制劑生產企業在融資方面肯定會遇到困難。
浙江臺州,江蘇武進、金壇一帶是生產原料藥的中小企業集中地,這些原料藥生產企業以外向型為主。據臺州市經貿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市有70多家醫化、原料藥出口企業,除海正藥業等大型企業以外,大部分是中小醫藥企業。這些出口依賴型中小醫藥企業的終端市場是東南亞、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企業平時主要以價格取勝,利潤較低,市場一旦有風吹草動,就會受到較大影響。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部分企業已感受到金融危機的寒流,近期,東南亞一些國家第二輪金融危機已現端倪,印度盧比已貶值52%左右,國外市場正急劇萎縮。再加上《制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從去年8月1日開始實施,為此,這些企業也都籌措并投入了大量資金。兩個因素疊加在一起,資金的緊張可以想見。據悉,臺州市多家中小型原料藥生產企業因資金問題已停工歇業。某小型原料藥企業老總感嘆地說,去商業銀行貸款手續繁瑣,還要找關系走后門,找當地民間借貸公司貸款利息又太高,現在年息一般是10%,月息是3%,本來產品利潤就薄,根本無法支付這么高的利息。
“本土制劑企業出口產品少,主要市場在國內,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大部分制劑企業資金鏈有保證,但從現在到未來一段時間,缺乏創新產品的中小型制劑企業將在融資方面遇到困難。”干榮富指出,新的醫改方案出臺在即,將來會全面實行政府主導、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的網上藥品集中采購,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對于那些產品品種多、生產規模大、品牌響亮的制藥企業來說無疑是利好,但是對于那些因產品缺乏創新而無緣制度優惠的中小企業來說,將會是致命的打擊。從市場萎縮到產品積壓,再到流動性資金短缺,如果再失去政府財政支持,這些企業間接融資將極其困難。河南焦作某藥品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其所在企業只生產兩個普藥品種,在國內無序競爭的市場上苦苦掙扎,生存壓力很大。隨著新醫改政策的實施,企業的發展前景更加黯淡。當地一些商業銀行因為不看好該企業發展前景,已拒絕繼續與之合作。再加上中西部地區民間融資尚未規范,從民間借貸公司借貸利息仍然很高,企業資金流已出現問題。
多方拓展融資渠道
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逐漸放松,中小醫藥企業的融資渠道有望逐漸增多,融資額度逐漸增大。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當前環境下,中小醫藥企業在融資和資金管理方面應更加穩健,在利用好融資渠道,正確使用融資額度的同時,還可積極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
國際金融危機和復雜的宏觀經濟走勢,必將造成國內外市場重新洗牌。中小醫藥企業須沉著應對,積極制定應變之策,切實“補差補缺”,加大產品研發和革新力度,促使企業“產業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全國人大代表、安國藥都集團董事長李曉恩認為,一些中小醫藥企業要有長遠眼光,可以選擇“傍大款”的形式,主動與大型企業展開合作。比如,臺州市的中小原料藥企業就應該依托海正、華海等當地龍頭企業,進行專業化分工,逐步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這樣既可以帶動產業升級,又能降低資金管理等方面的風險。
“對中小醫藥企業而言,維持企業資金鏈的完整至關重要。因為資金鏈一旦斷裂,不僅影響到企業的發展,還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尹正龍強調,企業不能盲目擴張搞多元化經營。多元化的前提是有自己的核心產業,同時進入的又是與核心產業相關的產業,并不是隨意擴張。這樣,企業就能以核心產業優勢引領其他產業的發展,發揮品牌帶動作用。在醫藥行業,從事多元化而失敗的案例不少。如浙江一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盲目上項目,涉足房地產開發,最后導致資金鏈斷裂,去年企業最終倒閉。
在應對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中的“危”與“機”時,需要創造性地突破過去處理危機的方法和傳統經驗,敢于并善于利用資本市場。尹正龍表示,部分中小醫藥企業在融資困難的壓力下,采取直接融資的辦法在創業板上市也不失為明智之舉。今年“兩會”期間,國家證監會有關負責人透露,年內將推出創業板,第一批試點企業將不超過50家,不少于8家。創業板主要為處于創業期的成長型高科技中小企業提供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平臺。創業板的條件比中小企業板寬松,僅要求企業兩年累計凈利潤為1000萬元、年產值為3000萬元。部分符合要求的中小醫藥企業可以利用在創業板上市的機會,改善企業治理結構,拓展融資渠道。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