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本資源日趨枯竭
藁本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藁本和遼篙本的根莖,以干燥品入藥。藁本為我國傳統中藥材,藥用歷史悠久。藁本主產于新疆、四川、陜西、甘肅、江蘇、江西、山東、湖北、湖南、河北等地;遼篙本主產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東部山區。藁本和遼篙本(以下簡稱藁本)2009年春秋兩季產新已于9月結束。
藁本以野生品供應市場。由于產區對野生藁本的過度采挖,導致資源匱乏,近年產不足需,缺口加大,供需矛盾尖銳,行情走勢堅挺,逐年上漲。藁本為藥材市場上的緊缺品種之一,理所當然成為藥市上炙手可熱的焦點品種,頗受藥廠、藥商和藥農關注。今年藁本產新后業界同仁都在關注其產量、需求、庫存、行情以及后市(2010~2012年)走勢等一系列商情。對此,筆者進行了市場調研。
供給:產量連年下降,資源日趨枯竭
野生藁本產于10余個省市,上個世紀90年代有關部門普查統計蘊藏量約3萬噸左右,其中東北四省區約為1.2萬噸左右。
進入21世紀后,諸多因素導致蘊藏量呈逐年下降之勢,供給量(產量)也在連年下降。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全國藁本產量約為5000噸左右,2002~2003年下降至4000噸左右,2004~2006年再降至3000噸左右,2007~2008年已降至2000噸左右。今年產量幾何?據新疆、甘肅、遼寧等幾個主產區的林政部門、老藥商、老藥農及藥廠采購人員反饋信息表明,今年產量約為1500噸左右,同比減少500噸左右。目前產地已無大貨可收,不少藥廠、藥材公司已將設在產地的收購站、代購點撤銷,空手而歸。
藁本產量緣何連年減少呢?調查顯示有如下幾個主要原因:
1.無序濫采亂挖 藁本產量短缺造成供需出現缺口,導致行情大幅上漲。于是,在高利潤、高效益的驅動下,產區廣大群眾一哄而上,男女老少大規模地濫采亂挖,連年惡性循環,導致野生資源連年遞減。
2.環境遭到破壞 21世紀后,產區大行開礦、修路、建廠、開發小區以及植樹造林、放牧牲畜等諸多舉措,極大地破壞了藁本賴以生長的環境,使其無生存之地,產量自然而然地大幅下滑。
3.自然災害減產 產區連續多年遭遇臺風、暴雨、泥石流、干旱、冰凍、沙塵暴等多種自然災害,導致藁本大面積死亡,產量減少。
4.產區少人采挖 由于政府嚴管,青壯勞力去城里務工家中無人,以及因采挖得不償失等多種因素導致產區少人去采挖,致使產量大幅下滑。
需求:大幅增加,缺口逐年加大
藁本具有祛風散寒、勝濕止痛的功效,用于感冒風寒、巔頂頭痛、風寒濕痹、肢節疼痛、寒疝腹痛、疥癬、鼻寒等癥。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藁本含揮發油,主要成分3-丁苯肽、蛇床內脂,有鎮痛解熱及抗炎等作用。由于藁本藥用價值較高,廣泛用于新藥、特藥、中成藥、中藥飲片的生產加工、中藥配伍以及外貿出口創匯等諸多領域,自2003年起至今連續7年藁本商場產銷活躍,購銷兩旺,大貨走動順暢,批量交易增加,市場關注度上升,每逢產新季節多商到產地熱購,產量不足時還出現高價爭購現象,致使國內外市場對藁本的需求量呈逐年上漲之勢。據有關媒體報道,藁本需求量由2000年的1000噸左右,上升至2002~2004年的2300噸左右,2005~2007年再增加至2500噸左右,2008年已升至3000噸左右,預計今年將突破3000噸大關達到3200噸左右。但市場供給出現缺口,缺口連年加大,2007年市場缺口為400~500噸左右,2008年缺口1000噸左右,今年預計缺口高達1500~1700噸左右(不含各地不明庫存量)。缺口即是商機,缺口為后市行情的上漲推波助瀾。
行情:價格一路上漲,后市行情趨升
藁本野生資源枯竭,面臨瀕危,產地與藥市少見庫存,產量連年減少,供需缺口加大,拉升價格一路上漲。據對全國1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藁本價格走勢調查顯示,2000年全國藥市平均價(下同)為5~6元(千克價,下同),2001~2002年上漲至7~8元,2003~2004年又上漲至12~13元,2005~2006年已漲至15~20元,2007~2008年再漲至26~35元,今年1~9月攀升至27~37元,創下歷史新高。
業界同仁在關心藁本產銷現狀的同時,更加關注藁本后市。筆者通過市場調研后認為,藁本產量銳減,各地無庫存補充,價格上漲,這已成為業界的共識。各類市場對藁本的需求呈逐年增長之勢,產不足需,缺口加大,供需矛盾尖銳,已成定局,三五年內難以緩解,已是業界不爭的事實。綜上所述,藁本后市行情穩中趨升是市場規律作用的結果,后市價格將突破40元防線,有望逼近50元關口。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