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亮"專利"之劍 有效保護我國生物醫藥知識產權
我國生物醫藥企業對知識產權(專利)保護的認識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對知識產權(專利)所知甚少,因此經常有侵權和被侵權的情況發生,一些企業也曾為專利糾紛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第二階段,隨著入關的臨近和有關事件的發生,對知識產權(專利)概念有一些了解,尤其在侵權問題上非常小心,但對如何有效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還不太了解;第三階段,已經懂得知識產權(專利)保護的重要性,但所撰寫專利質量普遍不高,是對自身技術發展和保護的制約。
專利權保護的是技術和產品的發明權,其中包括未來產品和尚未開發但有可能開發的技術。因此,在申請專利時,專利申請人不僅要針對已經或正在研發的技術或產品進行申請,而且為了進一步保護未來的利益,還應該充分發揮想象力,把未來可以想象到的相關技術和產品,以及尚未開發的技術方向都包括在申請范圍之內。一個好的專利還應該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第三方專利權風險。
常用的專利申請策略有兩種:第一種是搶時間策略,即盡早申請專利,主要強調技術發明。因為小公司往往只能靠其擁有的技術來提升其價值,如果失去了對擁有的技術申請專利的機會,就可能變得一文不值。但是它也存在弊端,就是無法有效預測以后的事情,所要求的權利范圍往往比較狹窄,經常被以轉讓為目的的研發公司和小公司所采用。第二種是專利群戰略,即圍繞一個或者一組核心技術連續不斷地申請眾多專利,從而產生出專利群,以涵蓋廣泛的權利要求。制造專利群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其產品的應用范圍的保護,以達到自行開發和銷售的目的。
那么,如何提高對專利的權利保護性呢?首先,生物醫藥企業要制定好自身知識產權的戰略性發展規劃,確定專利的申請時間、專利申請數量及權利要求的范圍等。其次,對生物醫藥企業要認真研究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狀況,分析侵權和第三方專利權風險,制造交叉授權機會。再次,要確定授權和轉讓的機會所在,分析自身知識產權的獨立性,和對他人知識產權的依賴程度,正確預測發展趨勢及未來商業機會。最后,為了避免重復、降低成本,要充分利用他人已發表的專利以及非專利發明,以及通過動態跟蹤競爭對手,定期搜尋技術和市場信息來動態地完善并實施自身知識產權戰略計劃。國內企業目前對知識產權戰略發展計劃的重要性普遍認識不足,都懂得一個企業在產品和營銷上必須做好戰略計劃,并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計劃,但卻很少有人提出制訂知識產權戰略性發展計劃。
現在,我國在知識產權制度方面已經與世界接軌,但在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以及相關制度的聯合運用上與西方國家仍有很大的差距。只有使我國生物醫藥企業、研究機構等市場主體掌握、利用這一制度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產權保護。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通過多種形式培養我國生物醫藥知識產權(專利)方面的人才。而目前的狀況是在我國生物醫藥企業中熟悉知識產權(專利)法和知曉管理和運用知識產權(專利)法的人才相當匱乏。沒有人才就無從談應對,當務之急是加快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提高專利質量,有效保護生物醫藥知識產權。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