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艾滋病研究專家:中國應生產自主艾滋病疫苗
哈佛大學艾滋病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呂亦晨稱,目前還無法確定同樣疫苗對不同地區感染者有效
11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貝漢衛先生在“北京論壇公共衛生分論壇”上演講。于11月16日開幕的北京論壇由北京大學主辦,將于18日結束。新京報記者浦峰攝
據新京報訊 中國應該確定自己的艾滋病疫苗研制時間表,11月17日,美國哈佛大學華裔科學家呂亦晨教授在北京論壇上發言時表示。他認為,開發艾滋病疫苗是目前惟一長期有效預防艾滋病的方式,中國應該建立一支科研力量,加大財政投入開發艾滋病疫苗。
疫苗研制至少5至10年
呂亦晨是哈佛大學艾滋病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他表示,雖然中國政府從去年開始決定對經濟困難的艾滋病病人實行“四免一關懷”的政策,但這并不能夠徹底地治愈艾滋病。盡管目前政府還可以為經濟困難的艾滋病病人提供相應治療,但這個疾病在不久的將來還將繼續擴大,政府為此需要做出的努力也越來越多,很多年之后,這將成為巨大的財政負擔。
呂亦晨說,實現艾滋病疫苗的開發可能會花費一定的時間,但必須得去做,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耙粋€樂觀的估計是,如果一切都順利,研發出艾滋疫苗至少要5-10年?!?
中國研制疫苗有優勢
呂亦晨認為,研發艾滋疫苗的困難并非想象中那么大。他說,中國曾研制出自己的乙腦疫苗和天花疫苗,這在發展中國家中非常少見,研發這些疫苗的經驗完全可以在艾滋病疫苗研制過程中借鑒。
中國許多研究人員經過短期培訓就可投入艾滋疫苗研究。同時,政府能給予足夠的財政支持,這是中國最大的一項優勢,也是研制疫苗目前最需要的支持。
呂亦晨同時指出,從目前來看,如果中國艾滋病疫苗研發順利,也落后世界水平3-5年。他說,現在艾滋病疫苗研發能力最強的在美國和歐洲,但未來需要最多的卻是非洲和亞洲。因為現在還不能假設同樣的疫苗對于不同地區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有效。
“中國應該生產出中國自己的、有知識產權的艾滋病疫苗,因為這是有效預防艾滋病的惟一長期解決辦法”,呂亦晨說。
論談
二氧化硫超標影響6億國人
國家疾控中心一官員稱,我國近年來大氣污染嚴重
新京報又訊 國家疾病控制中心一官員在17日的公共衛生分論壇上說,我國近年來大氣污染情況嚴重,目前有10億人生活在總懸浮顆粒物超標的環境下,6億人的生活環境二氧化硫超標。
國家疾病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所長金銀龍介紹,受近年人口增長、城市化速度加快、氣候變暖以及汽車保有量增加等因素影響,中國的大氣污染情況變得嚴重,2004年的達標空氣即1-2級大氣只占38.6%,3級空氣占41.2%。其中,最突出的污染物為總懸浮顆粒物(TSP),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的標準相比,有10億人的生活環境TSP超標,6億人的生活環境二氧化硫超標,而中國北部城市的大氣污染明顯比南方城市嚴重。
花絮
借“楊利偉”號召建新衛生體系
新京報訊 17日下午的北京論壇公共衛生分壇上,美國學者羅伊德·科比在幻燈上打出了微笑揮手的楊利偉照片,上面用英文寫著一行字,漢語意思為“一個全新的時代”。對此,與會的學者和記者不由一笑,也有人竊竊私語:“神六都已經回來了,神五不是‘新時代’嘍?!薄拔曳浅O矚g這幅圖片”,科比笑著解釋說,“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擁有同樣的價值觀,應該為后代樹立典范?!边@番話引來一片掌聲。
此前,科比發表了名為《公共衛生與創建和諧社會》的演講,其中的核心觀點是,面對日益眾多的公共衛生問題,首先應該建立一個系統的方法,即“公共衛生的新時代”,政府、媒體、公眾等應該建立一個包括信息公布體系在內的體系,形成良性循環,而不是“來一個病毒,恐慌一陣子”。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