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江藥業集團:科技創新為企業插上騰飛新“翅膀”
中國制藥行業的排頭兵——揚子江藥業集團,從成立之初起,一直堅持發展不動搖,堅持創新不停步的思路。2004年,“揚子江”銷售利稅指標雙雙躍居全國制藥企業首位;2005年,“揚子江”再寫傳奇,產銷雙雙突破百億元大關,成為國內第一家銷售過百億的制藥企業。
崛起于揚子江畔,揚名于四海之內,“揚子江”的奇跡成了中國制藥界一個急欲破解而又難以破解的謎。撫今追昔,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模、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徐鏡人這樣道出謎底——堅持用科學發展的理念謀劃全局,堅持高舉科技創新的大旗!
夜幕降臨,月色朦朧。2006年1月的一個傍晚,揚子江藥業集團(以下簡稱“揚子江”)董事長兼總經理徐鏡人照例于晚飯后來到600畝新廠區轉上一圈。在徐徐的夜風中,眺望廠區的闌珊燈火,視察新廠房的工程進度,構思企業發展的新藍圖,這是徐鏡人緊張工作一整天后特殊的休息和享受方式。
這天,剛剛參加完“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歸來的徐鏡人向隨他一起散步的中層干部傳達了科技大會的會議精神,部署了企業創新發展的大計。而此時,科技創新的種子正悄悄地在這片新廠區里萌發著。
歷經34年的創新發展,2005年“揚子江”樹立了銷售突破百億元的新里程碑。在這輝煌數字的背后,記錄著“揚子江”人向世界一流制藥企業不懈奮進的堅實足跡,寄寓著“揚子江”人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的真諦。
全力投入:科技創新的根本保證
當今,醫藥行業競爭激烈、強手如林,“揚子江”能脫穎而出,連續兩年排名全國制藥企業第一名,成為中國藥業的“領頭雁”,靠的是把科技創新的優勢轉化為競爭的優勢,在“向科技要效益”的目標下,“揚子江”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近幾年來用于企業科技進步的投入累計達10多億元。
對此,徐鏡人感慨地說:“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企業只有不斷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多出一流的科技成果,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強勁的生命力,立于不敗之地”。
上世紀90年代初,制藥企業流傳一句話:“不搞GMP等死,搞GMP找死。”然而“揚子江”并未受此影響,搶抓機遇,加大資金投入,用于GMP改造和科技創新,從而使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脫胎換骨,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從1993年起,“揚子江”逐年加大科技創新資金的投入,年年搞技改上項目,企業躍上一個個新臺階。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揚子江”僅用于GMP技術改造的資金就達6億多元。昔日的鎮辦小廠已變成擁有南北兩個主廠區、濱江工業園區、600畝醫藥工業園和5個子公司的現代化大型醫藥企業集團,擁有符合GMP要求的制藥廠房面積近20萬平方米。
“揚子江”科技創新不搞盲目投入,不做馬拉松工程。其技改思路是:選準路,量力而行,步步為營,滾動投入,穩步發展。1996年,企業的當家產品是胃蘇顆粒,“揚子江”先投入3000萬元資金,建成被列為國家“雙加工程”項目的中藥提取生產線,該生產線具有年提取生藥材萬噸的生產能力,生產規模、提取能力及技術含量居全國同行領先水平。胃蘇顆粒生產形成規模后,再用滾動積累投入3.5億元用于膠囊、片劑、大輸液、凍干和膏劑生產線的建設,使企業技改步入快車道。
為不斷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提高生產的自動化、現代化程度,1995年以來,集團先后投入數億元資金,從德國、美國、意大利、芬蘭、法國、荷蘭、日本等發達國家引進全自動膠囊填充機和片劑、水針、大輸液、凍干流水生產線等先進的制藥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從而使企業在科技創新、質量控制方面領先一步,提高了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平臺打造:科技創新的“孵化器”
創新是企業的活力之源,科技創新又是源泉的根本。在科技創新上,“揚子江”人始終堅持高標準、高水準,確保高位、高效運行。
在集團總部,“揚子江”構建了由博士后工作站、3個藥物研究所等6個部門組成的技術創新框架,組建了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的高位研發平臺,著力研究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進行化學藥結構修飾創新、產品改進創新、藥物給藥途徑創新、單藥聯合組成復方創新及me-too類創新。目前,已成功孵化出PT-141、T-614等20多個化學一類新品,還有中藥單體、有效部位及中藥注射液等全新藥物。
近年來,“揚子江”依托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科研、人才、資源和信息優勢,分別在上海海尼藥業、南京海陵藥業、四川海蓉藥業、北京海燕藥業、廣州海瑞藥業等子公司建立子公司藥物研究所和科研平臺。南京海陵著重中藥現代化的創新;四川海蓉主攻男性疾病用藥、婦科疾病用藥;上海海尼注重心腦血管用藥等創新藥物的開發;北京海燕主要致力于生物診斷試劑產品的研發和創新。
2002年,“揚子江”投資1.3億元,聯合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等5家科研單位,共同組建南京海陵中藥制藥工藝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進行中藥研發的原始創新。目前,中心已建立了中藥管理篩選平臺、超臨界萃取平臺、大孔樹脂吸附平臺及膜分離、色譜分離、超微粉碎等多個領先國內的技術平臺,重點開發中藥單體、中藥有效部位、中藥注射劑產品及中藥產品的二次開發。中心定位在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成為從事中藥現代化研究的國家級實驗基地。
借助國際研發力量,聯合構建更高層次的研發平臺,是“揚子江”打造科技孵化器的一大亮點。2004年,“揚子江”聘請原在美國一家著名制藥公司從事新藥研發的海歸博士,成立聯合實驗室,進行創新化合物的合成與篩選。
借助一個個高位研發平臺,“揚子江”科技創新成果如雨后春筍。除每年孵化出15個以上的新藥外,還成功獲取了7項發明專利、3項外觀專利的授權。目前,企業有8個產品被列為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和星火計劃項目,24個技改項目被列為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國家級工程中心專項及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百樂眠膠囊、羅紅霉素細粒劑等6個產品被評為國家級重點產品和省高新技術產品;銀杏葉片項目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
人才工程:科技創新的堅強基石
“揚子江”具有過硬的生產技術和高科技含量的新品,而比技術和新品更過得硬的是富有創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隊伍。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徐鏡人敏銳地認識到,企業的競爭其實質是科技的競爭,而科技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只有構筑企業的人才高地,企業才能獲取長久發展的動力。
在企業發展戰略上,“揚子江”始終緊扣“以人為本”這個中心,大力實施“聚才工程”,廣羅八方英才。集團人力資源部下設“博士碩士研究生招聘組”、“本科生招聘組”及“有工作經驗的高層次人才招聘組”,廣泛與全國各地人才市場、高校建立聯系,采集人才信息。1999年以來,集團每年都引進本科生百名以上,現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各類人才總數已達700多名,科技人才占全廠內線職工的比重由20世紀80年代的5%上升到目前的70%左右。在人才招聘模式上,“揚子江”不斷摸索、創新,如與泰州市人才交流中心攜手合作,將人才招聘專場搬到集團總部舉辦,企業拿出數百個崗位,網羅全國人才,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高級管理人才引進方面,“揚子江”不搞“近親繁殖”,而是跳出本土,大膽引進具有豐富管理經驗和技術素質的合資企業中的高層管理人員。近兩年來,“揚子江”從外企請來多名生產、技術、質量管理、市場營銷方面的人才。如今這些“精英”已走上南京海陵公司、上海海尼公司及集團質管部等的領導崗位。他們的加盟,帶來了外資公司全新的管理經驗,并與本土企業文化互相交融,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揚子江”在上海、南京、成都、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紛紛設立科研試驗基地,這些科研高地成為企業在大城市吸引人才創業的“磁石”。
對于人才,“揚子江”除了用事業留人外,還實施激勵政策,做到待遇留人。集團主動幫助科研人員解決住房、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后顧之憂,讓他們安心搞科研,潛心出成果。企業制定了《技術進步及科研成果獎勵規定》,對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才給予重獎。
新品研發:科技創新的落腳點
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是研發大量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新品的數量和檔次是檢驗科技創新的標桿。“揚子江”充分利用新的研發平臺,將新品研發定位在“三高一特”,即高科技含量、高市場容量、高質量和療效獨特,全力創新新品研發體系。
挖掘傳統驗方,開發名優中藥是“揚子江”新品研發的一大特色。中華醫藥寶庫中有著許多由老中醫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來的“驗方”,但是能夠得到老中醫親自賜方的病人卻為數甚少。從1988年起,揚子江藥業集團就踏上了依靠老中醫開發名優中藥產品的征程。經過6年的論證、試驗,投入數百萬元的科研經費,1993年6月,集團根據中醫泰斗董建華教授的獻方,采用現代工藝成功地研發出新一代胃藥“胃蘇顆粒”。該藥自1993年上市以來,憑借其科學的配伍、確切的療效,迅速得到了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累計銷售近20億元,成為目前中國市場銷量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胃藥之一,并先后獲得“全國醫生推薦用藥”、“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和“中國市場產品質量用戶滿意第一品牌”等殊榮。
胃蘇的研發成功,更加堅定了“揚子江”開發中藥新品的決心。一些懷有祖傳驗方的名老中醫紛紛向“揚子江”拋出“繡球”,隨著蓽鈴胃痛顆粒、藍芩口服液、明珠口服液、經前平顆粒、黃芪精口服液、百樂眠膠囊、銀杏葉片、脈絡通顆粒等一大批療效獨特的中藥新品相繼開發成功,“揚子江”優質的中藥產品群為企業叩開了廣闊的市場。
在化學藥品的研發上,“揚子江”通過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積極搶仿,快速推出,迅速做大,形成市場新亮點。據中國藥學會在16個城市300多家醫院樣本數據統計顯示,“揚子江”的左克、仁蘇、依蘇等十個產品,在國內同類市場占有率第一。
為了確保新品研發的成功,近幾年來,“揚子江”每年用于新品研發的費用達上億元。每年有15個以上的新藥問世,除了已成功開發的2個一類新藥外,還開發出依帕司他、唑來膦酸、咪喹莫特等12個二類新藥。集團每年新品立項研發品種達15個以上,新立項目中一類新藥有T-614、PT-141等10多個品種,二類以上中藥品種有注射用參附、銀杏葉凍干等10多個品種。
如今,“揚子江”的新品研發已覆蓋抗生素系列、呼吸系統系列、消化系統系列、婦科用藥系列、抗腫瘤系列、心腦血管系列等10大類、10多種劑型、1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源源不斷問世的新品,為企業占領市場制高點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后勁。
瞄準國際醫藥科技最前沿,開發領先市場的新產品。在科技創新的“引擎”下,“揚子江”正積蓄力量,朝著生物藥、抗老年癡呆新藥及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靶向、緩釋、控釋劑型領域進軍。
揚子江素描
*產銷雙超百億
自1996年起,揚子江藥業集團連續10年綜合經濟效益排名江蘇醫藥企業首位。1997年起,連續9年躋身全國醫藥企業前五強。繼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銷售、利稅指標雙雙躍居全國醫藥企業第一名之后,2005年在藥品大降價、市場大震蕩的考驗下,揚子江藥業集團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創新發展不動搖,攻堅克難,自主創新,各項經濟指標再攀新高峰,全年實現產值100.5億元,同比增長25.6%;完成銷售100.98億元,同比增長25.35%。“揚子江”在全國數千家制藥企業中率先躋身百億元企業行列,這一成績標志著“揚子江”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企業進軍世界醫藥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品種齊全
經過30多年的積累和創新,揚子江藥業集團目前已形成中西藥并舉,覆蓋抗生素、消化系統藥、循環系統藥、抗腫瘤藥、解熱鎮痛藥等領域的10多個系列、10多種劑型、1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其中5個產品被國家發改委批準為單獨定價產品,7個產品被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8個產品被評為“中國知名品牌”,有90多個品種納入醫保目錄,20多個產品銷往中東、歐洲以及新加坡、斯洛伐克、印尼和中國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社會榮譽
揚子江藥業集團先后獲得“全國醫藥系統先進集團”、“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全國優秀質量管理企業”、“中國企業最佳信譽單位”等稱號,“護佑”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揚子江”還獲得中國醫藥企業綜合競爭力第一、江蘇省誠信企業第一、中國產品質量用戶滿意第一等多項“桂冠”,先后有13項QC成果獲全國醫藥行業質量管理一等獎。
*回報社會
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揚子江藥業集團始終秉承“求索進取,護佑眾生”的企業理念,鼎力支持行業建設,真情回報社會。集團獨家支持中國醫藥衛生行業科學技術最高獎——“中華醫學科技獎”。自2001年起,集團連續三年在國家衛生部、國務院扶貧辦、國務院老齡委、全國婦聯、國家廣電總局五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共投入4000多萬元,啟動“關愛西部健康行動”。在2003年抗擊“非典”中,揚子江藥業集團向全國各地醫療衛生機構捐贈了價值500萬元的藥品,并設立了“揚子江抗非救助基金”,恪守了一個優秀制藥企業的社會責任。
*面向未來
揚子江藥業集團正在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目前,作為江蘇省沿江開發重大項目“一谷六園”龍頭園,揚子江醫藥工業園占地面積600畝,投產后將形成上百億元的年生產能力。到2008年以前,集團將建成6個生產基地、6個研發中心,把生產和科研的觸角延伸到“京津唐”、“珠三角”、“長三角”等地,使揚子江藥業城成為國內沿江經濟帶最大的醫藥產業集聚群。隨著集團在泰、寧、滬、川、京等地戰略布點的成功實施,揚子江藥業集團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步伐將邁得更加堅實。奮進中的揚子江藥業集團,像生生不息的滔滔揚子江那樣,以產業報國的情懷,竭誠為全人類的健康服務。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