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生物經濟春潮泛起
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全國生物制藥工業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為248.9億元和25.2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2.1%和14.2%,增幅均高于醫藥行業平均值。我國生物制藥行業的產值近十幾年來始終保持18%的年增長率,幾乎每四年翻一番。而長三角、環渤海和珠三角三大經濟區已成為全行業的主導力量。
2005年春天,隨著國家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的召開、’2006江蘇生物產業發展論壇的舉辦,以及國家干細胞工程產品產業化基地華東基地的落成,經過一冬積蓄的長三角地區生物醫藥產業春潮泛起。
——編者
上海:創新集群迅速崛起
據新華社訊 在近日召開的國家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表示,經過對上海“張江藥谷”的考察,突出的印象是上海生物醫藥創新產業鏈開始銜接,多種創新模式已經建立,創新各要素方面開始部署,已經形成創新集群。
上海市科委主任李逸平分析說,過去五年間,上海生物醫藥制造業保持了年均15%的增幅,對上海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穩步提升。2005年,全市生物醫藥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275億元,同比增長16.1%。在生物醫藥產業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自主創新能力也顯著提高。上海生物醫藥企業通過結構調整、產業整合、企業購并等途徑,進一步夯實了上藥、復星和上實等企業在生物醫藥研發和生產的基礎,涌現出現代制藥、迪賽諾、實業科華、生物制品所等10多家銷售收入過2億元的骨干企業,并培育出一批療效獨特、自主創新的拳頭產品。
在龍頭企業和拳頭產品快速涌現的同時,生物醫藥研發及專業服務業逐步壯大。積極吸引羅氏、諾華、禮萊等海內外研發機構落戶,加速培育研發產業。藥明康德、開拓者、睿星基因等企業逐步躋身全球生物醫藥研發外包市場,成為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的亮點。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備的研發支撐體系,并面向全國輸出服務。例如,國家新藥篩選中心利用已構建的300種篩選模型,為全國29個省、市和自治區的近300家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了篩選服務。
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上海市市長韓正表示,生物醫藥是上海“十一五”期間要積極推進的新興產業,他希望上海以加快國家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帶動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努力形成以基地為核心、多個創新集群良性互動的產業發展格局。
江蘇:搶占未來經濟制高點
據中國醫藥報訊 近日,從江蘇省經貿委召開的“2006江蘇生物產業發展論壇”上透露出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從今年起到2010年,江蘇生物產業將翻一番,形成江蘇生物產業的特色與優勢!其中,江蘇省將培育發展300家左右現代生物企業,20家左右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重點企業,5家超50億元的大型企業,2~3個銷售超百億元的生物產業基地,全省生物產品發展到600個以上,生物產業年銷售額達600億元以上。
目前,生物產業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正成為繼信息產業之后的又一主導產業。統計數據表明,近十年來,世界生物技術產業3年增長5倍,每五年翻一番,高達25%~30%,是世界經濟增長率的10倍。全球生物藥品市場規模超過600億元,占全部藥品銷售額比重的10%以上;生物農業發展迅猛,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8100萬公頃;美國、歐盟以及新加坡、韓國等,紛紛投入巨資扶持本國生物產業發展。
“江蘇是人口大省,但卻是自然資源小省,”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江蘇省經貿委主任韓慶華在論壇上表示,加快發展生物產業是江蘇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2003~2005年,全省總能耗超過全省GDP增速,江蘇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在沿海省市中居于前列。而生物產業兼具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特征,如用基因重組和細胞融合技術生產化工原料和產品、用生物材料發展建筑業、用生物技術改造“三廢”等,將推動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革,催生和帶動一系列新產業群的發展。
不僅如此,生物產業還是未來經濟的“制高點”。江蘇省經貿委對全省生物產業進行的“摸底”調查表明,該省生物產業已初具規模。其中,被調查的153家企業去年末總資產達312.6億元,四年內翻了2.24倍;去年實現銷售341.3億元,平均銷售利稅為15.5%,遠遠高于全省工業企業平均銷售利稅率,也高于高新技術產業的銷售利稅率;產品開發加快,截至2005年底投放市場的生物技術產品359個,比2001年增加242個。
“國家對生物技術產業布局呈‘一體兩翼’,以長三角為主體,珠三角、環渤海為兩翼,這給江蘇提供了加快發展生物產業的大好機遇”,韓慶華表示,在生物醫藥領域,江蘇省將充分發揮在原料藥、中藥、仿制藥領域具有的比較優勢,重點發展基因工程藥物、抗體藥物、新型疫苗和天然藥物,解決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問題。 江大緯胡新(江大緯)
浙江:國家干細胞產業化基地落戶湖州
據中國醫藥報訊 國家干細胞工程產品產業化基地華東基地近日在浙江湖州宣告落成。 該干細胞產業化基地由協和華東干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東分中心、浙江省干細胞工程研究中心和浙江省胚胎干細胞實驗室等四部分組成。它集干細胞資源保存、干細胞體外擴增技術、干細胞基礎應用研究及干細胞產品、細胞治療產品、無血清細胞培養基、臨床診斷基因芯片研發于一體。
華東基地坐落于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計劃建筑面積58000平方米,分兩期建設。一期已投入使用的干細胞庫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干細胞庫之一。一期工程26000平方米,其中干細胞庫2800平方米,創新研發中心3000平方米,干細胞處理中心1600平方米。作為產業化基地,華東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干細胞庫日處理能力300份、總儲存量可達50萬人份,擁有先進的硬件設備,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實驗室已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目前,二期工程即將規劃建設。
近年來,湖州市將生物技術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經大力培育,產業的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并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涌現了一批在全國享有知名度的優勢企業及優勢產品,初步形成了以湖州數康的蛋白芯片和江南生物“基因芯片”為代表的生物芯片,以升華拜克為代表的生物農藥、生物獸藥,以“展望”、“中維”為代表的醫用輔料,以中科生命的超低溫冰箱為代表的醫藥器械及以“佐力”為代表的天然藥物等構成的生物技術產業群體。據統計,到2005年底,該市的生物技術相關企業已有近百家,其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就達21家。去年,生物技術產業實現工業生產總值達61.44億元,實現利潤4.8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3.3%和31.5%,生物技術產業產值在整個高新技術產業中的比重達23.7%。各類高新產品的相繼問世,構成了湖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的重點和特色,促進了產業產品不斷走向產業化、規模化。
據悉,目前該市醫藥生物技術企業有22家,該類企業的主要產品有生物芯片、干細胞、天然藥物、醫藥制劑輔料及藥物中間體等,這些產品都具有高科技含量,故發展前景廣闊。像湖州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多腫瘤標志物蛋白芯片檢測系統”已應用于臨床多種腫瘤診斷,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用于腫瘤早期診斷的蛋白芯片,技術水平處國際領先。去年,該公司的蛋白芯片產量達到100萬人份,實現了銷售收入1.5億元,利潤超過8000萬元。(胡新)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