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藥集團董事長:戰略創新 成就“雙百工程”
日前評選的“2006中國醫藥行業十大創新人物”中出現了一位年輕的企業家,他就是東藥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董增賀,他被同行稱之為睿智敏行的年輕企業家,他帶領的東藥集團被稱之為中國民族傳統醫藥四大家族之一。
在董增賀看來,創新意識營造了企業寬松的創新氛圍,也成就了東藥這個以國內外市場二分天下的大型國企的偉業:從60年前僅有一黑一白(黑為活性炭,白為葡萄糖)產品的化工廠,到如今能生產800多種藥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50多億元資產,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出口創匯1.4億元。歷史的秉承,企業的發展,董增賀的創新意識使他發揮出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作用。
董增賀在2006年職工代表大會上提出戰略創新。他說:“2007年我們要達到百億集團,我們靠什么?答案就是創新。我們要實施‘利基化戰略’,就是更小的群體,更大的利益。”為此,他制定出明確的措施和目標:強力打造以東北制藥總廠為核心的原料藥平臺、以總廠和“一藥”為核心的化學制劑平臺等七大平臺,培育超10億、超5億、超1億、超5000萬品種的一個產品群,并且以盈利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為目標。目標有了,如何確定市場方位,如何綁定自己的消費群體,這是考驗東藥新領導班子經營謀略和市場智慧的一份標準試卷,更是對年輕企業家董增賀方略水平的檢驗。
董增賀請來了市場銷售、財務、研發、策劃、信息情報等諸路“諸葛”,用數字“說大事、 議大事”,決定化學制劑、微生物制劑和天然藥物這三大主導產品群的何去何從。緊接著,他又與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分頭下到各大區域,重點進行單品種的市場銷售情況調研,搜集醫療機構、經銷商和顧客的反饋意見。對于國家和省市舉辦的各類醫藥展銷、貿易洽談會,東藥從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目的很明確,即“研究彼之長短,分析此利弊”。經過若干輪次的“碰撞”,主導產品和消費群體定位的思路也越來越明晰。
根據“復合利基化”的原則,東藥最終確立了經營戰略的“發力點”:第一,實施“重點產品群主打”戰略,集中人力財力,選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珍稀渭、強力維生素C片、安塞他美作為重點產品,通過重點產品的成功策劃與組織實施,占領高端市場,追求高端“邊際收益”,為“十一五”期間化學制劑藥品的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實施“普藥(OTC)產品群精做”戰略,鞏固擴大普藥(OTC)低端市場份額,擴大“總量收益”。根據國家的“兩網”建設和現有的網絡,利用東藥“普藥(OTC)質量好、市場影響力大的優勢,逐步擴大農村的市場占有率”;第三,實施“品牌開發戰略”,培養核心競爭力產品。品牌是產品同質化競爭中最有效的競爭手段之一,企業為此制定了《企業品牌建設綱要》,成立了品牌管理部,精心打造以“珍珠行動”為代表的系列品牌,加速強力片、黑絲品、東方維龍等品牌產品的策劃。
用董增賀的話來詮釋,就是“瞄準國際的、盯住國內的、下手到期的、搶先報批的,長遠戰略品種不放松、短平快品種不忽視”。應該說,這是東藥企業發展史上一次重大的戰略性創新。
在談到東藥發展戰略的調整與創新這個話題時,董增賀侃侃而談:要創建百億集團,沒有大量的產品群是不可能的,產品群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需要靠自己培育。一方面東藥要培育壯大現有產品,另一方面東藥也要培育壯大新研發的產品。當然了,企業的發展戰略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時可以做出調整的。
顯然,這番話是對企業遵循“復合利基化”原則的說明。董增賀認為,戰略創新,“百億集團,百億東藥”將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