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可輔助評估肌萎縮側索硬化癥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劉濤等研究發現,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DTI)可以客觀、定量地評價錐體束病變,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的診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研究人員根據世界神經病學聯盟ALS診斷標準(1998),納入了2005年4 ~12月間該院收治的20例患者,有明確上運動神經元(UMN)損害體征者16例(A組),僅有下運動神經元(LMN)損害體征者6例(B組)。另納入15名年齡、性別均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對照組)。經臨床功能評分后,研究人員用DTI對所有參試者行軸位掃描,選取感興趣區(ROI)測量各向異性分數(FA,如圖1和圖2)和平均彌散系數(ADC)。
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A組內囊后肢水平FA值降低(t=3.452, P=0.002),ADC值增大(t=2.670, P=0.012),其他ROI的FA、ADC值無顯著差異。與對照組相比,B組內囊后肢水平FA值有下降趨勢(U=11, P=0.057),與A組相比無統計學差異(U=29, P=0.777)。A組內囊后肢水平FA值與ALS功能評分呈正相關(r=0.577, P=0.019),與錐體束征評分呈負相關(r=-0.789, P=0.000),與年齡、病程、病情進展速度不相關,ADC值與以上各指標均不相關。(中華神經科雜志 2006, 39:520)
研究提示:DTI是目前在體外無創評估錐體束病變的有價值手段,ALS患者內囊后肢FA值和ADC值變化顯著且穩定,前者更敏感。然而,DTI作為新興手段,仍需要深入研究。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