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查獲“三無”中藥美容產品
利用網上店鋪和QQ聯絡交易 私自炮制成分不明藥物
□圖/文 龔毅
圖為執法人員在診所內清點假劣“美容中藥”包裝。
圖為該診所自制假藥的外包裝。
5月中旬,重慶市渝中區食品藥品監管局與重慶市渝中區公安分局、重慶市渝中區衛生局開展聯合稽查,在重慶渝中區某中醫診所查獲大量假劣“中藥美容”產品。由于該案涉及金額較大,依據《行政處罰法》和《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的相關規定,5月18日,重慶市渝中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將此案移交重慶市渝中區公安分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立案處理。
監管人員提醒消費者,在購藥前應認清藥品是否合法,可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查詢,所有合格的藥品均在網站上顯示其合法批號。
私自購買中藥 打粉包裝銷售
查獲的這批假劣藥品沒有批準文號,來源不明,成分不清,引起了重慶市渝中區食品藥品監管局的重視。他們立即成立專案組立案調查,經過對當事人胡某調查得知,該診所銷售的假劣“中藥美容”產品白芷薄荷丸、特效美肌丸、龜板鹿血丸是從鄭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購進;另外7種散裝美容產品快速特效祛斑丸、特效粉刺排毒丸、養身美容丸等則是該診所人員自行購買中藥材后自行加工生產并包裝。這些所謂的“美容中藥”就是誕生在這個簡陋診所中。
偽稱名貴中藥制劑 隨意標定價格
為了將假藥銷售出去,該診所人員在互聯網上利用個人網站、QQ群發布虛假廣告,通過支付寶和郵局快遞等形式向顧客銷售。據悉,嫌疑人有多個QQ號進行宣傳,并在淘寶網等交易平臺上布局,將假藥銷售給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假藥經銷人員在網上吹噓其產品為“純中藥制劑,經現代科學技術配制而成,內含多種名貴中藥成分”,號稱能夠“調節人體的代謝和生理功能,提高身體免疫機能,推遲更年期”。但其定價隨意,價格從88元到180元不等,顯然已遠超過其本身價值。
標簽不清引疑竇 衛生許可證也為無效
調查中還發現,上述產品存在包裝標簽標識不屬于食藥兩用范圍的中藥飲片成分,產品未標明生產許可證編號等情形。為進一步查明產品的真偽性和生產企業的合法性,藥監部門隨即向鄭州市衛生局調查核實,結論為涉案的鄭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取得的《食品衛生許可證》為無效資質。
重慶市渝中區食品藥品監管局查實,包括現場查扣的未銷售產品貨值在內,該中醫診所從2009年至案發共計銷售上述產品貨值金額達30余萬元。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