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報記者 張丹 報道 作為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藍鳥計劃”(青年人才國際培訓計劃)的入選人才,2012年胡麗君在美國喬治城大學作了半年訪問學者。其間,通過參加國際論壇,與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官員、學者深入交流,FDA檢查員的職業自豪感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國家檢查員是檢查員的最高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如何體現中國食品藥品監管的形象、能力和水平,在我看來首先要有職業自豪感,才能不辱使命。”胡麗君說。

胡麗君: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醫療器械監管處主任科員、國家醫療器械檢查員,曾多次參加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組織的飛行檢查。
集中培訓:練就十八般武藝
2015年6月,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高級培訓班在北京舉辦。胡麗君和近80名經過遴選的檢查員參加了此次為期兩個月的集中培訓,對這次多方位、密集型的集訓,胡麗君記憶猶新。
培訓班的授課老師都是具有豐富境外檢查經驗的專家,以及系統內的資深檢查員,課程信息量大,而且學完一門考一門。胡麗君說:“如果考試不通過,不僅丟自己的臉,更是丟單位的臉。”由于學習任務緊張,在兩個月里,胡麗君沒有回過一次上海的家。還是因為7歲的女兒想媽媽,由爸爸帶著來北京看過她一次。
兩個月的高強度培訓讓胡麗君收獲頗多。她不僅順利通過了各門考試,練就了執行檢查任務的“十八般武藝”,更把這次培訓的經驗帶回了上海市局。比如模擬實訓時采用“分模塊輪訓+討論匯總”的方式等,以及撰寫飛行檢查報告的經驗和方法等。
“醫療器械作為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的高技術產業,對檢查員的專業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醫療器械檢查員只有不斷‘充電’,才能保證專業技術過硬,業務能力頂得上。”胡麗君說。
現場實訓:讓基地和檢查員共贏
作為上海市醫療器械檢查員隊伍建設的參與者,胡麗君認為,通過實訓,既可以提高檢查員隊伍的素質,又能幫助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目前,上海市局共選定5家企業作為醫療器械檢查員實訓基地,并通過‘突出三性’培訓模式提高檢查員的實戰能力。”胡麗君介紹,實訓基地的生產完全是動態的,向檢查員呈現最真實的生產狀態。所謂“突出三性”,一是突出“針對性”,即由企業介紹產品風險,再請資深檢查員針對此類產品介紹如何開展檢查,如何發現問題等。二是突出“互動性”,檢查員在企業生產現場開展模擬檢查,與實訓基地企業互動,探討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方式方法;并在檢查結束后,交流分享發現的問題。三是突出“實戰性”,模擬檢查后,上海市局組織參訓檢查員開展跨區飛行檢查,直接檢驗實訓效果和檢查員能力,從而實現有效培訓和有效監管。
對于作為實訓基地的企業來說,模擬檢查也幫助他們提前排查了風險。胡麗君舉例說,一次實訓中,有35名檢查員在實訓基地開展了一天的全項分模塊輪訓模擬檢查,匯總了20多條檢查結果。“檢查員們和企業一一進行了溝通交流,企業采納了意見并啟動內審,采取措施預防糾正。一個月后,當這家實訓基地企業接受來自巴基斯坦相關部門的審核時,結果顯示‘零缺陷’。”胡麗君介紹說,“企業因此非常感謝模擬檢查的檢查員們,這讓我真切體會到作為檢查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飛行檢查:幫企業轉變質量觀念
作為檢查員,面對來自企業、媒體和公眾的各種碰撞和關注,如何保持清醒的判斷力,準確識別影響質量的關鍵問題,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將飛行檢查結果全部上網公開,這對檢查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胡麗君看來,飛行檢查有兩個關鍵點:一是來到企業先看是否有“違法”情況。如果有,肯定是質量管理體系出了問題;如果沒有,再看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情況。如果是一家“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未有效運行,檢查員應當聚焦“影響質量的關鍵問題”,幫助企業逐步改進提升;如果是一家“老企業”,質量管理體系還犯“低級錯誤”,就屬于高風險,需要仔細檢查,尋找根本原因。
一次,胡麗君到一家鄉鎮企業開展檢查。由于位置偏遠,企業招聘專業人才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家企業雖然沒有“違法”情況,但由于缺乏專業人才管理生產,導致質量管理體系出現大問題。胡麗君對企業負責人說:“如果你們真心要做好企業,就必須重視質量,在質量管理上要加大投入。如果一心只想省錢,導致產品出現問題,就要召回、要賠償,最后支出更大。”同時,她提出有針對性的合理化建議,幫助企業切實提高管理水平。
道理講清楚了,觀念也轉變了。如今,這家鄉鎮企業踏踏實實高薪聘請了管理者代表,使質量管理水平上了新臺階。企業負責人也對胡麗君善于溝通、耐心解答疑問的態度留下了深刻印象。“企業認可檢查員的建議,雙方實現良性互動,這讓我感到欣慰。”胡麗君面露笑容。
回想參加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組織的一次次飛行檢查,走進一家家醫療器械企業,胡麗君認識到,只有牢記使命,不斷攀登,才能做到履職盡責,不辱使命,維護檢查員隊伍形象,維護中國食品藥品檢查機構的榮譽,做人民健康的忠誠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