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縣長”朱明春扶貧記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陳燕飛) “網紅縣長”“被縣長耽誤的銷售”……到碭山縣掛職副縣長以來,因為表現突出,媒體給朱明春貼了很多標簽。在媒體報道眾多的跟帖中,對朱明春最常見的評價是——“真正做實事的好縣長,多一些這樣的好干部!”“這是一個想干點事的領導。”
2017年10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派朱明春到定點扶貧縣——安徽省碭山縣,掛職任縣委常委、副縣長; 201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宣布碭山縣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朱明春掛職期間,碭山縣正處于全縣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
“新來的縣長見不到人”
2012年,碭山縣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2014年,碭山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數據顯示,全縣貧困人口達十余萬,貧困發生率為12.2%。2019年,碭山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全縣貧困人口不足6700人,貧困發生率降到0.8%以下。談到碭山縣脫貧攻堅工作,朱明春對于以上數字如數家珍。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脫貧攻堅工作列為三大攻堅戰之一,全國上下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在國家藥監局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幫助下,在碭山縣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碭山縣啃下了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朱明春告訴記者,做好水果產業這篇文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碭山擁有百萬畝連片果園,是全國最大的水果連片產區,碭山酥梨更是傳統品牌。到碭山之前,朱明春就做了些案頭準備,并決心一定要做好水果產業文章。
2018年10月,朱明春來到碭山縣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但是一連一個多月,碭山縣政府的同志們都很少看見這位新來的副縣長。大家不禁議論紛紛:“新來的副縣長見不到人!”
朱明春去了哪里?碭山的果農、碭山的貧困戶、產梨的、收梨的、賣梨的——他們最先看到了這位新來副縣長的面容。朱明春時常在田間地頭與果農聊天,到貧困戶家里走訪,與路邊的貨車司機聊行情。碭山縣壹體合作社負責人、縣電商協會副會長繩力勇對朱明春第一印象非常深刻。
“這個梨成熟期施的氮肥過多,你看渣滓非常多,口感不好。”
“這棵梨樹疏果疏得好,疏密有間,高低合適,連陽光透點都是均勻的,結的果子肯定好。”
在交談中,朱明春對酥梨的專業知識,讓繩力勇打心眼里就對這位新來的副縣長多了幾分親近,兩人很快就掏心窩子地聊起來。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研,朱明春認為碭山縣水果產業可以改進:一是有的果農太追求產量,導致高品質果少;二是市場信息把握不準,不少水果爛在了果窖里;三是市場競爭激烈,碭山品牌效應不明顯,價格賣不上去。經與碭山縣委、縣政府報告,碭山縣進一步確立了加強建設區域公共品牌的發展策略。
“豁出去了”
為了建好碭山水果區域公共品牌,朱明春到處奔走。
每每回到北京,他都是到國家藥監局、到相關單位尋求支援幫助。朱明春告訴記者,自己是國家藥監局派遣的掛職干部,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不論是成績,還是困難,都要第一時間向組織報告。
在國家藥監局黨組的大力支持下,碭山縣舉辦全國梨果產業大會,建成碭山酥梨網,籌建水果產業發展研究院,建設了酥梨品質改良試驗田,打造“中國果業之都”。碭山縣還和阿里巴巴、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等合作,規劃建設1號梨園。為了延長酥梨產業鏈,讓農民增收,朱明春協調引導制定碭山梨膏標準,鼓勵發展梨膏產業。“梨膏對于果農是兜底性保障。”朱明春如是說。
雖然前期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朱明春猶豫再三后,走上了直播這條道路。用朱明春自己的話說,就是“豁出去了”。
“直播是有風險的,我并不是一個外向的人,直播與傳統的國家機關干部的形象也不一致。”做直播對于朱明春而言無疑是一個艱難的決定,“跟局領導匯報后,領導說‘只要是對脫貧攻堅工作有利,就放心大膽去做’。組織的關懷和領導的支持給了我信心和力量,感覺特別溫暖。”
2018年,在朱明春所做的直播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12月7日那次的“2018年脫貧攻堅公益直播盛典”。當時,已有一定直播經驗的朱明春上臺和網紅主播薇婭一起推薦碭山梨膏,甚至當場唱起了《我的中國心》,并笑稱自己嗓音清澈,就是得益于常飲梨膏。5分鐘,5000份梨膏售罄。為了更好地宣傳推介碭山特色農產品,2019年朱明春又參加了三次直播。
安徽龍潤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科猛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朱明春參加直播的銷售數據。2018年12月5日,銷售梨膏25859件,金額784392元;2019年4月22日,銷售梨膏、罐頭、黃桃干等7萬余件194萬元;2019年5月18日,銷售油桃2.7萬件,梨膏2.1萬件,銷售額177萬元;2019年7月23日,銷售梨膏、罐頭110萬元……因為突出的推廣銷售帶動,多個媒體甚至戲稱朱明春是“被縣長耽誤的銷售”。
對于這樣的贊譽,朱明春笑道:“其實群眾更在意你實實在在為他們付出了多少努力。我的愿望是借此打響碭山公共品牌。”
“帶著情辦事”
朱明春對碭山縣的群眾有很深的感情,他深愛著碭山縣的每一位群眾。“對待群眾工作,就是要帶著情去辦事。”朱明春這樣告訴記者。
2018年8月中下旬,受臺風溫比亞影響,碭山縣遇到了幾十年不遇的短時強降水。想到有些村子低洼的地勢和密密麻麻的房子,朱明春坐不住了,當即決定出去巡查。
果不其然,剛到一個村頭,朱明春就碰到一位村民和村干部正在吵架,“吵得躥蹦躥蹦的,就差上手了。”朱明春趕緊下車詢問情況。
這一下車不要緊,村民一看是縣里的公車,馬上舉著手機沖了過來,要拍視頻上傳網上: “你們光管挖溝,不管鋪路,孫女沒辦法走路!俺平時在縣里打工很忙,沒工夫管家里,俺孫女要是被水淹了,跟你拼命!”
該村民的怒氣朝著朱明春發泄過來。朱明春一看這位村民臉紅脖子粗,身上還散發著濃濃的酒氣,心里就有了幾分底。他又快速向村干部了解了情況。原來,村民為了方便自己走路,把農村自家門口的排水溝都填平了。村干部為了防汛泄水,把這些路都給挖開了,想進一步鋪涵管后再修好。結果,持續大雨,還沒來得及修好這個村民就急了。
“這位大哥,您別著急,您先來瓶水,咱們到屋里慢慢說,有問題好好解決。您看,我讓村里先給您搭兩塊板行不行,咱先把眼前問題解決了。”在朱明春的耐心勸說下,一場沖突巧妙地化解了。
“我也不知道處理得好不好,但是當時避免了矛盾激化,解決了問題。”事后朱明春不好意思地笑著告訴記者,“其實,人都是有感情的,帶著感情做效果會更好。”
解決村民的問題,先是講情,再是講道理,最后才是講法——這是朱明春的體會。“基層有基層的難處,基層有基層的方法。”朱明春說。
朱明春的用心用情也換來了群眾的真情。在碭山,朱明春每月都有一天現場接待信訪工作。一次有位老大娘帶著行動不便的老伴到信訪中心等朱明春。朱明春見后一驚。
“張大娘、薛大爺,您們上次反映的問題沒有解決嗎?”
“不是,對政府很感謝,沒有意見,就是想過來跟您說說話。”
張大娘的回答讓朱明春心里暖暖的。“張大娘的兒子因病去世了,老伴兒視力不好,又帶著兩個年幼的孫女,大老遠從村里到縣城來就為了跟你說說話,說明老人信任你。”這件事讓朱明春既覺得溫暖,也感覺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朱明春到外地出差時,很多在外發展的碭山人,都想來見一見這位在自己家鄉掛職的副縣長。 “我們碭山人非常感謝你,您是一個真正干事的領導。”他們說。
因為脫貧攻堅工作表現優異,2018年10月,朱明春獲評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優秀個人。在此之前的2014年、2017年,朱明春兩次獲記三等功。也是在2014年,他獲得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認真干事已經成為朱明春深刻的標簽。
(責任編輯:郭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