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藥典歷史與發展專題研討會成功舉辦
圖為研討會現場。記者 落楠 攝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 落楠) 6月21日下午,由國家藥典委員會主辦、中國健康傳媒集團承辦,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協辦的“各國藥典歷史與發展專題研討會”在山東棗莊(臺兒莊)舉行。此次研討會是加強藥典標準國際合作與協調的一次有益嘗試,來自藥品監管機構和企業的百余位代表參加。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巡視員毛振賓出席會議并致辭,多個組織的負責人分享了各自組織和國家的藥典發展歷程,并表示,加強藥典標準國際協調,保證公眾用藥安全有效,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是國際藥典機構的共同職責。
毛振賓表示,迄今為止,中國藥典走過了60多年的發展歷程。事實上,中國藥典的發展歷程也是中國藥品監管的發展史,每一版《中國藥典》的頒布實施,都將我國藥品質量標準和監管事業推向了新高度。中國藥典已經成為有自己特色且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藥典之一,其內容豐富全面,這得益于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也得益于中國不斷加強國際合作,借鑒各國藥典標準制修訂的經驗,分享各國在藥品檢驗和質量控制方面的最新成果。
毛振賓強調,當前,醫藥科技日新月異,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加快,藥品標準在國際醫藥貿易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日益凸顯,加強各個國家和地區在藥品標準領域的協調與合作、滿足公眾用藥需求、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是各個國家和地區藥品監管的職責所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始終高度重視與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在藥品監管方面的協調與合作,通過廣泛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創新藥品監管思路,加強藥品監管領域的技術要求與國際的接軌和同步,引導產業創新發展,使得安全、有效、高質量的藥品更多、更快地進入市場。
國家藥典委員會秘書長張偉介紹了中國藥典的歷史和國家藥典委員會的組織架構及職能。據張偉介紹,西漢時期我國已經出現了專門的藥學典籍,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古代藥典的肇始,唐代的蘇敬等23人奉朝廷之命編簒的《新修本草》堪稱世界最早的古代藥典。歷史上,古代藥典在規范藥材使用、控制藥材質量、保證用藥安全有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表示,現代中國藥典走過了60多年的發展歷程,已有10版《中國藥典》頒布和實施,2020年版《中國藥典》正在編制中,近幾版中國藥典收載品種數量大幅度增加,并加強了現代分析檢測技術的應用,逐漸提升對藥品質量控制的要求。
會上,英國藥典委員會秘書長James Pound、歐洲藥典委員會認證部主任Pascale Poukens-renwart、美國藥典委員會副總裁Gabriel I.Giancaspro、日本醫藥品醫療器械綜合機構審評辦公室主任Kenichi Mikami 、世界衛生組織藥品質量保證部門負責人Sabine Kopp分享了英國藥典、歐洲藥典、美國藥典、日本藥局方以及國際藥典的歷史與發展情況。
《中國醫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
(責任編輯:齊桂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