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藥監故事 記錄行業聲音 中央及行業媒體調研醫藥行業新風貌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 陸悅) 為充分展現新時代我國藥品監管工作,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行業的新進展、新氣象,日前,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的“壯麗七十年 奮斗新時代”媒體走基層調研活動在上海啟動。由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中國市場監管報、中國醫藥報等十余家中央及行業媒體組成的媒體團,先后奔赴上海、江蘇,挖掘藥監故事,記錄行業聲音,書寫新時代新風貌。
2017年3月,上海率先“嘗鮮”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讓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和生產許可證“松綁”,為企業點燃了創新研發和持續提高產品質量的責任和熱情。在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自貿壹號生命科技產業園,記者們了解上海醫療器械注冊人試點工作的最新進展:截至目前,已有5家企業的8個產品獲批,17家企業的28個產品納入試點范圍。
記者們了解醫療器械創新產品.
在國藥控股上海物流中心,工作人員為記者們演示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融合的醫藥供應鏈追溯體系。現代化的藥品流通追溯系統,既實現了藥品零售遠程動態監管,又為市民購藥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
現代化藥品物流系統引來記者“圍觀”。
在百年品牌百雀羚公司和六神花露水的誕生地上海家化,熟悉的香氣喚起了記者們的兒時記憶。歲月變遷,市面上的化妝品已極大豐富。上海市奉賢區正在打造“東方美谷”,要做“美麗健康產業的硅谷”,云集了眾多國內外知名化妝品企業。“雖然是百年老品牌,可你們的產品和營銷真的‘很年輕’!”記者們紛紛感嘆。
工作人員向記者們展示限量版的“六神”花露水。
在江蘇,記者們先后探訪了蘇州信達生物制藥、泰州邁博太科藥業、江蘇先聲藥業三家研發型醫藥企業。近年來,中國藥企的研發力度進一步加強。藥企紛紛投入巨額研發費用進行創新藥物的研發。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這樣的愿景在記者采訪過程中被這幾家企業高管反復提起。在蘇州景昱醫療器械公司,研發人員向記者們展示了一款“腦起搏器”,據悉,這款產品可用于治療帕金森病。
蘇州生物制藥產業的蓬勃發展引人矚目。圖為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的規劃。
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市場秩序。近年來,地方藥監部門深入貫徹“四個最嚴”,有效提升監管執法效率,取得了顯著成效。采訪過程中,記者們了解到,泰州已建立了稽查工作新模式,充分發揮行刑銜接、監檢協作、政企聯盟、數據共享的作用,提升運行效能,切實加大違法行為查處力度。
為期一周的媒體走基層調研活動匆匆結束,記者們都意猶未盡,他們這樣說——
記者們圍著工作人員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
南方都市報記者吳斌說:“這次走基層活動,讓我們了解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故事和取得的成就,收獲良多。一方面,我們看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我國醫藥政學產業界齊頭并進,一些行業的技術突破,趕上甚至超越了國際同行,開始引領發展;另一方面,還有很多壁壘需要打破,很多痛點需要解決。我對我國醫藥行業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澎湃新聞記者胡丹萍說:“我國在生物創新藥方面發展迅速,主要得益于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我看到很多以前只在國外上市的藥品都開始在國內上市使用了。”
自媒體賽柏藍工作人員成小婉說:“這次我走進了企業,看到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如何讓上海微創這樣的企業整合自己的研發和生產優勢,也了解到國產非特化妝品備案制度,是怎樣讓新潮的設計產品更快地走進千家萬戶;明白了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是如何讓先聲、信達生物這樣的藥企,更快地上市一類新藥,提高患者的用藥可及性。我還親眼目睹著百雀羚從一個兒時記憶的‘藍盒子’變成了年輕人的潮流國貨。這些無不映射著我們國家70年的偉大變遷。”
《中國醫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
(責任編輯:齊桂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