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他律 共謀發展 化妝品行業質量安全責任研討會側記
圖為化妝品行業質量安全責任研討會現場。賈祺霖 攝
中國食品藥品網(記者 陸悅) 5月20日下午,首屆全國化妝品安全科普宣傳周啟動儀式當天,一場以“自律、監管、發展”為主題的化妝品行業質量安全責任研討會如期舉行。這場由國家藥監局主辦,中國健康傳媒集團承辦的行業盛會,集結了130余位政府、協會、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深入探討化妝品行業發展的熱點問題,分享經驗,提出積極解決方案,共同為我國化妝品行業發展與保障消費者美麗安全出謀劃策。
企業:落實責任 倡導自律
今年全國化妝品安全科普宣傳周啟動儀式上,由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等5家化妝品相關協會發布的化妝品行業自律宣言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自律”也成為本次研討會的關鍵詞之一。越來越多的化妝品企業正在自覺落實主體責任,積極開展行業自律。
何為化妝品企業的“主體責任”?何為“自律”?企業代表們有各自的理解。
“化妝品企業的主體責任就是化妝品企業的產品研發、生產、營銷、售后服務的整個過程中必須要嚴格遵循國家的法律法規;企業也有責任維護企業間的公平競爭,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內控合規及政府關系資深總監楊學干如是說。他認為,自律,意味著企業對自我的要求應該高于行業標準和要求,意味著企業在品類、營銷方式、宣傳方式中的創新要評估相應的風險,要確保消費者的權益。
“企業的主體責任有兩層含義,一是必須合規,符合各種法律法規要求;二是自身的責任感,體現在公司內部需要建立一個約束機制,確保產品安全、質量、運行方面等內部規章制度要高于現在的法規。”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亞太區安全、專業法規及宣稱事務部副總裁涂春怡表示。涂春怡把“自律”理解為“行業自律的目標是在不斷的發展中不斷地規范,在規范的環境下健康地發展,這是規范和發展之間的互動。”
“作為第三方電商平臺,我們的主體責任是管理好入駐平臺的商戶及其發布的商品,打造公平有序的經營環境,保護消費者利益。”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安全運營專家胡敏新表示,化妝品行業是快速發展的行業,而互聯網因為發展速度太快,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這就要求責任心、有社會責任感的第三方平臺提前做好自律,而不是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出臺后再監管。
“無論是產品質量、研發還是品牌塑造,不能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注重長遠的發展。”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副總呂智感慨地表示。
行業:搭建橋梁 提升誠信
“化妝品行業開展自律,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需要,是強化企業自律和企業責任主體意識的需要,也是社會共治的需要。”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理事長陳少軍在主題發言中強調了行業自律的重要性。他表示,隨著消費升級以及消費者對化妝品認知度的提高,消費者對高端化妝品的需求及其安全性要求明顯提升,化妝品也已從高檔奢侈品逐漸轉變為家庭常備的日用消費品。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市場,然而目前依然存在質量安全問題。這就需要強化行業自律,約束和規范企業行為,提升企業及行業誠信公信力。
“歐洲化妝品協會不可以制定具有約束性的法律要求,但是協會為行業在‘最佳做法’上達成一致提供了平臺。”中國歐盟商會政府事務部負責人張子婷表示,歐洲化妝品協會作為歐洲企業和歐盟監管部門的中介人,采取了一系列行動促進行業責任機制的發展和事中監管的進步。如為法規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事實及科學依據,培訓企業更好得理解、遵循歐盟法規,必要時制定更具體、實用的指導或是意見文件等。
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的努力。“國家立法,行業立規,社會立德,以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共同推動化妝品的社會共治。”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技術總監董樹芬如是表示。
政府:從嚴監管 助力發展
近年來,化妝品行業蓬勃發展,全國注冊備案化妝品數量增加迅速。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2018年新注冊化妝品達32103個,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月均備案量達47200件,規模超過歐盟總和。
此次研討會上,化妝品監管法規制修訂的最新進展是與會代表們最為關注的議題。“化妝品既是科技產品、美麗產品,也是健康相關產品。監管理念也要著眼于自身的規律。”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監管司副司長李金菊介紹,行業法規的制修訂將首先著眼化妝品本身規律,因為化妝品監管必須符合化妝品本身的發展規律,這是基于科學監管的需要;其次,必須著眼于當前的監管現狀,能夠和我國國情和行業現實發展狀況結合,這是實事求是的需要;同時監管不是抑制創新,而是促進創新,應該著眼于行業的未來發展,這是創新引領的需要。據了解,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已經列入國務院2019年度立法計劃,年內將有望出臺;化妝品注冊管理辦法、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已列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年度規章立法計劃,正穩步推進,計劃與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同步實施。此外,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制定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在責任歸屬方面,引入注冊人、備案人概念;在管理手段上,將部分類別調整為備案管理,由政府把關變政府監督;在行為后果上,提高違法的成本,強調重典治亂,處罰到人。”李金菊提醒企業代表:備案制不代表監管的放松,只是“把企業應該承擔的責任還給企業”,企業要對自己的產品終身負責,要基于功效和安全,加強研發的投入,而不要“圍繞市場做市場”。
“監管部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讓自律的企業享受到自律的‘紅利’,讓不自律的企業在這個環境中備受‘歧視’,才能鼓勵更多的企業去自律。政府部門和行業的關系不是博弈的關系,而是大家共同促進行業良性健康發展。”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監督管理司監管一處處長戚柳彬如是表示。
《中國醫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
(責任編輯:齊桂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