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劇透”未來便捷醫療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實習記者康紹博) 4月20日,由商務部、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舉辦的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簡稱“上交會”)落下帷幕。在為期3天的展會上,科技創新為我們“劇透”了未來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照照“鏡子”就能客觀評估人體健康狀態,并量身制定出個人的健康管理方案;躺在床上就能享受到機器人的上門服務;集手術、會診、教學多合一的“一體化”微創中心等智能化醫療已經向我們走來。
醫療產業大放異彩
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學生正在使用云中醫智能鏡幫助觀眾檢測健康。(中國食品藥品網實習記者康紹博 攝)
此次上交會的核心理念是“技術,讓生活更美好”,上海市市長應勇在致辭時表示,上海市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上海市將著力打造產業創新高地,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以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為主線,加快培育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
醫療產業作為當下的熱點產業,無疑是技術進步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上交會展區內涉及生物制藥、原研藥研發、醫療器械等健康產業的身影隨處可見,同時也備受專家和觀眾的關注。“上交會發布”作為上交會著力打造的品牌項目,從舉辦至今一直遴選并分享海內外機構最新的技術應用和轉化成果,此次也重點關注醫療產業。“目前市面上的軟組織修復材料主要包括自體材料、異體材料和合成材料。自體材料雖然在修復上很理想,但這種方式無異于拆東墻補西墻;異體材料則受限于原材料的形狀而難以滿足臨床需要;人工合成的聚丙烯材料不可降解,容易引起一系列的遠期并發癥。”上海松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莉在項目發布時表示,采用松力軟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制成的可再生人工韌帶,從技術上突破了傳統生物材料機械強度不足的瓶頸,可以完全降解、生理性再生,實現腱骨愈合。
而在展區另一側的“科技成果直通車”活動上,有11個項目在現場進行了路演,涵蓋生物制劑、醫療物聯網、原研藥研發、醫療器械、人工智能等多個醫療產業的細分領域。參與活動的有關專家認為,醫療市場在未來是巨大的藍海市場,醫療健康服務和醫療器械科技的發展將會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兩大趨勢。
從健康預警到病房護理的全面服務
一名觀眾正在使用核醫學科醫療服務機器人測量血壓。(中國食品藥品網實習記者康紹博 攝)
人們對多元化醫療健康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不再局限于看病吃藥等最基本的需求,還包括了私人訂制的健康管理規劃、一對一的精準醫療方案、中西醫的不同選用偏好、準時貼身的病房服務等更復雜、也更人性化的需求。正是這些不斷增長的需求,催生出了更便捷、更高效的醫療產品。
“您的亞健康狀況還是比較嚴重的,只有57分,平時應該按照給您制定的健康方案來好好調養身體了。您也不必過于擔心,得分低并不代表您一定患有疾病,只是提示可能有患病的風險,起到疾病預警與預防指導的作用,體現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在上交會的高校展區,記者被一面“神奇的鏡子”所吸引,走近觀看,發現一名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學生正在使用“鏡子”幫助觀眾進行亞健康檢測。
“這是云中醫智能鏡,由上海中醫藥大學李福鳳教授帶領的中醫四診信息化研究團隊負責研發的,它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大數據為基礎,結合云計算、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和可視化技術,在線采集面部圖像、舌部圖像和問診信息,通過云端計算,實時檢測用戶身體健康狀態,并給出健康報告和個性化的起居養生、飲食藥膳、穴位按壓等健康保健方案。”這位同學在介紹的同時,還展示了該團隊研發的一種可穿戴式脈診設備,這種設備可以進行脈圖實時采集與分析,通過與智能鏡檢測結果的整合,實現四診合參,以滿足用戶日常健康監測需求。
在高校展區旁邊,上海鈦米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一臺核醫學科醫療服務機器人正在為一位老人測量血壓。據工作人員介紹,核醫學科醫療服務機器人以移動機器人為載體,在機身上搭載血壓計、體溫計、蓋格計數器等多款醫療設備,可以代替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日常的體征檢測、醫學知識宣教、藥物配送、室內放射值測量等工作,同時還支持患者與醫生護士的遠程視頻。“機器人能夠代替醫護人員進入輻射隔離區,執行病人生命體征測量,在保護醫護人員安全的同時,可最大程度進行患者的精細化管理。”
打造集約型遠程智能手術室
逸思醫療副總裁歐陽平在向觀眾介紹easyOR一體化微創中心的各項設備。(中國食品藥品網實習記者康紹博 攝)
“這款easyOR一體化微創中心集成了4K超高清技術和熒光技術,并把所有手術室設備的光纜、電線全都‘藏’進了吊臂。醫生在顯示屏上能清晰地看到腔內神經叢和淋巴組織細節,更適用于精細分離手術。”逸思醫療的工作人員正在講解一例腫瘤切除手術過程,他的周圍聚集了很多觀眾。
“這種手術室可以使工作人員因室內設備線纜意外跌倒類事故降低93%,每例手術時間平均減少0.8個工時,房間周轉率平均縮短了11分鐘。”工作人員介紹說,easyOR一體化微創中心還包含了數字化遠程會診、互動示范教學等功能,能夠滿足手術、教學、控制、遠程支持、影像管理等各類實際需求。醫院可以更容易地實時、有序、系統性地開展手術室管理,提高醫院設備資源利用率,完成手術案例的系統性積累。而對患者來說,則降低了感染風險,減少了等待時間。
逸思醫療副總裁歐陽平表示,借助互聯網技術和模塊化功能,“easyOR一體化微創中心”可以開展全方位的轉播示教,輕松進行病例與手術視頻的云存儲,也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向千里之外的專業醫師直播,滿足醫護人員、患者家屬之間的即時交流,實現遠程會診、手術教學、學術會議等,幫助縣域醫院的外科醫生學習并提高微創外科手術能力和水平,以有效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此外,“easyOR一體化微創中心”所整合的高質量水準的醫療設備,如吻合器、超聲刀等產品也均出自逸思醫療自主品牌,全套系統已實現近90%的自主化。相比于進口產品,在實現同樣功能的前提下,價格降低了近一半。“醫療不能成為奢侈品,高端不等于高價。要讓患者用得起高品質的醫療設備,而不是讓患者因為錢不夠而耽誤治療。”歐陽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