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玉:從一家店長到片區質管員的成長之路
素材提供:杜然浩 后期制作:劉春蘭
推薦單位:四川省藥品監督管理局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杜然浩)“你們知道含麻藥品的銷售程序嗎?” 4月11日下午,筆者剛一走進成都市杏林大藥房華生店,就聽見這清脆又洪亮的聲音。李小玉正在給店員講解藥品質量管理制度,短發齊耳、聲音脆亮、神態嚴肅,渾身上下透著四川女性的“干練”。
李小玉(左一)正在給店員講解藥品質量管理制度。杜然浩 攝
1971年出生的李小玉,是四川杏林醫藥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域質量管理員。在醫藥行業闖蕩了近30年的她,對執業藥師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執業藥師’不同于其他稱號,除了是一技之長的佐證,更多的是時刻提醒自己肩負的責任。”
認定目標 在學習中成長
時間回到1988年,這一年,17歲的李小玉面臨著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要么讀醫學院的中專,治病救人;要么讀中師,教書育人。“當時讀中師的人特別多,但我還是覺得學醫問藥,救死扶傷是一件很崇高的事情。最后,還是選擇到重慶中醫學校學習中醫學。”李小玉告訴筆者。
1992年,畢業后的李小玉留在學校附屬醫院上班,從住院部內科到針灸推拿科,一干就是8年。結婚生子后,她將生活重心轉向家庭,漸漸疏遠了熟悉的工作環境。2005年,李小玉來到四川杏林醫藥連鎖有限責任公司工作,從普通員工做起,又重新進入了醫藥行業。“當年我已經34歲,很可能職業生涯的下半場離不開藥房了,我決心要在這行扎根。”李小玉說。
2008年,一位通過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同事獲得公司每個月300元的額外補助。對于收入不高的李小玉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記得當年執業藥師資格考試通過率不到10%,全公司只有5個人是執業藥師。獲得執業藥師資格,在藥房就是一種肯定與認可。”李小玉笑著說,“當然,每個月300元的補助還是很誘人的。”
經過近3年的認真學習,李小玉終于在2011年通過了執業藥師資格考試。那一年,公司將每月補助由300元提高到500元外,李小玉也從普通員工成長為店長兼駐店藥師。“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備考過程,其實就是不斷督促自己學習,并在學習中逐漸成長的過程。”李小玉告訴筆者。
如今,在繼續教育費用報銷、每月帶薪學習培訓、通過考試獎勵2000元、每月額外補助1300元等一系列措施的刺激下,李小玉所在的四川杏林醫藥連鎖有限責任公司已經有了100多位執業藥師。不過,在她的眼中,執業藥師除了是職業生涯的追求,更多的是對百姓用藥安全的責任與義務。
圖為李小玉。杜然浩 攝
混淆藥品 敲響責任警鐘
“成為一名執業藥師后,最大的不同就是責任感。你懂得多了,你就肩負了更多、更大的責任。”講到這句話時,李小玉顯得更加嚴謹與認真。
在通過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后,李小玉逐漸成為公司的骨干力量。2011年到2017年,她在紅星店、青羊宮店、九茹村店等門店擔任店長兼駐店藥師。在這7年的時間里,李小玉不僅要管理門店的所有事項,更要擔負起執業藥師的責任與義務。
作為執業藥師,處方審核是最基本的工作。有一次,李小玉發現一位醫生為7歲兒童開出了20克麻黃劑量的處方。出于自己的專業認知,她立即向孩子的家長提出疑問,并積極與醫生取得了聯系,一番溝通后,重新調整了劑量。在李小玉看來,經手的每一張處方都必須要認真審核,是否有配伍禁忌,用法用量是否相符,都要一一把關。畢竟,保障百姓安全有效用藥是執業藥師最基本的責任。
既是執業藥師,也是店長。李小玉的雙重身份,給予了她雙重的責任。2013年的一天,青羊宮店一位新員工將兩位消費者購買的藥混淆:其中一位消費者購買了治療乙肝的恩替卡韋分散片,而另一位消費者購買的是普通感冒藥。李小玉發現了事情的嚴重性,立即通過門店會員卡聯系到雙方,隨后立即前往消費者的住處,向人家耐心解釋,賠禮道歉。
“幸好當時發現及時,但我依然很自責,責任警鐘長鳴,它提醒自己要隨時注意。”聊起當年的事情,李小玉仍記憶猶新。
嚴格檢查 把好最后防線
從2005年進入門店,到擔任店長,再到后來兼任駐店藥師,李小玉在杏林大藥房干了14年。2018年3月,她來到公司總部擔任區域質量管理員。對于李小玉而言,責任擔子更重了。
“現在我所負責的區域門店有50余家,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內,也有周邊城市,最遠的一個門店在重慶。”李小玉說,“擔任這么多家門店的質量管理員,就意味著身上的責任比當店長更重了。”
圖為李小玉對門店進行檢查。杜然浩 攝
就在采訪當天,李小玉早上8點半就前往成都成華區長融店,拿著GSP管理檢查評分表,一項一項逐個檢查。從進貨票據與電腦系統是否對應,到處方藥是否審核登記,再到特殊藥品銷售程序規范等等,50多個大項,100多個小項的檢查評分,至少需要2個小時的時間。而這一天,李小玉還要檢查紫荊、九茹村、華生3個門店,每個門店都要重復同樣的檢查步驟。
“除了對成都所有門店的檢查,每周我都會安排一天時間到二級城市的門店去檢查。與店長不同,質管員的工作會更累,因為這是安全用藥的最后防線。”李小玉說。除了檢查,還要在質量管理制度上對門店員工進行培訓,包括對政策進行解讀。
2018年,成都市加大對含特殊藥品復方制劑的監管,用微信掃碼并綁定購買者身份證信息代替手工登記身份證。“相對于以往手工登記身份證信息,消費者和員工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我一方面向大家講解新規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加大對門店的監督檢查力度,一旦發現不合規的情況,嚴格按照公司規定進行處罰。”李小玉說。
盡管崗位在變,但李小玉始終沒有忘記執業藥師那份不變的責任。而這,也是杏林大藥房眾多員工佩服她的原因。采訪結束時,華生店店長龍宗燕告訴筆者:“李老師在質量管理上要求非常嚴格,只要她指出的問題,門店都會立即改正。作為公司優秀的執業藥師,李老師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聯合舉辦“尋找身邊最美藥師”活動。如對以上資料有反饋意見,請發送至zmys@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