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檢測實驗室加強醫療廢棄物管理的重要性
醫療廢棄物中可能存在傳染性、毒性、化學污染物及放射性等有害物質,如果處置不當,會傳播疾病、危害人體健康和污染環境。目前,對醫療廢棄物的產生、運輸、處置等,已引起全球重視,各國政府都采取了積極舉措,以防止醫療廢棄物帶來的潛在危害。我國對醫療廢棄物的處理也制定了相應的制度和處置對策,如相繼頒發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等制度文件。
藥品檢測機構涉及的檢測項目主要包括藥品、生物制品、放射性藥品、麻醉和精神類藥品以及實驗動物檢測等,在這些檢測活動中,一般會產生相應的感染性、病理性、銳器性、藥物性、基因毒性、放射性醫療廢棄物。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檢測項目的增多,還可能會出現未知分類的醫療廢棄物,存在著對人類甚至環境未知的危害。
認識有待加強
由于一些藥品檢測機構的實驗人員對醫療廢棄物的危害認識不足,導致在醫療廢棄物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一是對醫療廢棄物分類管理認識不足。部分實驗人員沒有認識到醫療廢棄物會給人類和環境帶來潛在危害,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不關心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性,甚至不知道如何分類,直接將醫療廢棄物視為普通垃圾,與生活垃圾混放;還有實驗人員雖然認識到醫療廢棄物處理的重要性,但并未嚴格分類分別投放;尤其是新入職人員,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儲備,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導致垃圾分類區域環境混亂,且管理混雜。
二是醫療廢棄物收集過程操作不規范。醫療廢棄物應在各個實驗室內部設置專門的存放點進行存放,并由專人負責管理,定期通知收集人員集中處置。筆者調查發現,有個別檢測部門未安排專人負責管理醫療廢棄物,存在醫療廢棄物收集過程不規范的問題。如醫療垃圾包裝不封口,不張貼標識或標識不清,未按指定地點放置醫療廢棄物收集容器,對于有損壞的感染性醫療廢棄物的收集容器(如腳踏板脫落等)不能做到及時維修和處理,將病理性醫療廢棄物(動物尸體)暫存處設于冷庫內等。
三是醫療廢棄物管理方面的培訓不足。調查發現,藥品檢測機構在新入職人員的培訓中,很少涉及生物安全危害的內容;針對從事醫療廢棄物分類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的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開展的相關培訓也比較欠缺。在相關培訓中,很少強調產生醫療廢棄物的部門和各清運公司交接記錄電子檔案的重要性,進而導致醫療廢棄物的來源、種類、數量、重量、交接時間、暫存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員情況等重要可控信息記錄不全,遇到問題時甚至無法溯源。
完善制度建設
醫療廢棄物從產生到消滅是由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實施的,所以要加強監督,實現管理由被動到主動、監督由靜態到動態、思想由輕視到重視的轉變;各藥品檢測機構的質量管理部門,也應針對醫療廢棄物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找出解決辦法,及時修訂相關程序文件和實驗室安全管理條例,保證整個檢測體系的良性運轉。
一是制定完善醫療廢棄物管理制度??筛鶕蚁嚓P法律法規和工作實際,制定符合藥品檢測機構的操作規程、規范。如實驗室安全管理手冊,包含不同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管理制度及實驗室安全操作規范;醫療廢棄物處理工作規程,包括從事醫療廢棄物處理工作的各環節人員崗位職責、運輸路線、暫存處管理辦法及醫療廢棄物處理緊急情況預案等。
二是指派專人開展醫療廢棄物管理。根據實際需要,成立醫療廢棄物處理工作小組,負責協調相關管理制度的制修訂,定期對各種類型醫療廢棄物的突發、緊急事件進行評估,并針對應急預案操作內容開展應急演練。各實驗室設置一名生物安全監督員,負責在部門內部宣傳醫療廢棄物管理制度和相關工作規程,以及醫療廢棄物處理全過程的協調工作。
三是加強醫療廢棄物風險認知教育。對全體員工開展醫療廢棄物為主題內容的全方位培訓,培訓應包含醫療廢棄物管理法規、管理制度、環境保護、感染知識、自我安全保護、分類方式、處理流程及意外特殊感染廢棄物處理等內容,讓各類工作人員知曉醫療廢棄物的分類常識,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確保收集程序符合規定。
四是規范醫療廢棄物管理流程。各個實驗室在檢測實驗過程中產生醫療廢棄物后,應首先張貼標簽,具體包括感染類、病理類、利器類、實驗動物類等,同時還要標明首次收集廢棄物的日期及監測容器需要清理的時間。除了選擇合適的容器盛放醫療廢棄物外,運送和收集部門還要保證醫療廢棄物從產生到最后處理的每個環節的安全。
五是建立醫療廢棄物各環節督導機制。環節質量控制是做好醫療廢棄物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建議從源頭監督開始,對醫療廢棄物處置容器、包裝袋、暫存處、運送車、自身防護用品等各環節實施實時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將醫療廢棄物可能存在的危害降至為零。(摘編自《中國藥事》2018年2月第32卷第2期作者:馬麗穎 趙國雄等)
(責任編輯:郭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