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24小時監管 嘉善為食品安全監管裝上“智慧大腦”
原標題:為食品安全監管裝上“智慧大腦”
運用智慧化手段,探索“人防+技防”“線上+線下”全域24小時監管,近日,嘉善在大云鎮正式啟動全省首個食品安全人工智能小鎮建設,探索餐飲單位規范運營智能監控監管示范樣板。
五大智能監管 從“陽光廚房”到“智安廚房”
今年年初,嘉善縣大云鎮加深與浙江易尤特科技檢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尤特”)的合作,在食品安全信息化協管基礎上,共同開發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統,搭建智慧物聯信息化監管平臺,正式啟動食品安全人工智能小鎮建設,目標是把明廚亮灶的“陽光廚房”升級為“智安廚房”。
據“易尤特”總經理王威仁介紹,合作內容主要涉及研發一套人工智能系統、建立一個智能管控中心、安裝一批智能監控設備、成立一支智能監管隊伍等方面,可實現對餐飲單位從業人員智能管理、人工智能影像識別、物聯技術監控預警、大數據分析管控、臺賬資料智能化管理等五大智能監管功能。
據介紹,通過人工智能系統可實時查看餐飲單位從業人員健康證狀況,運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人證合一”監管,對健康證有效期進行預警。而通過智能攝像頭的行為辨識,還能實時捕捉從業人員操作不規范的行為并發出預警,如廚房操作人員著裝不規范、廚房操作人員違反規定在特定區域抽煙或使用手機、垃圾桶未按規定加蓋、有老鼠進入店內等。預警信息將同步通過系統發送給監管人員。在該鎮的風情小鎮酒店,記者以非工作人員身份進入后廚時,后廚警報瞬間響起。
運用物聯技術還可對餐飲單位的“規定動作”進行24小時管控。系統可對餐飲單位從業人員實行統一晨檢,對消毒柜使用情況、專間溫濕度及紫外線、留樣冰箱溫度和時間、擋鼠板位移、原材料堆放、煙霧等情況進行感測報警。一旦發生異常,監管人員可通過手機APP接收報警,實現對食品安全隱患的全方位全天候監控。
此外,該系統還建立了食品安全大數據分析模塊,相當于為餐飲單位建立食品安全的“數字畫像”,進行隱患分析。系統還能實時顯示監管人員行為軌跡。為加強餐飲單位主體責任意識,系統還特別開發食品安全學習平臺,實現在線學習培訓、交流、考試、評分等。
過程管理更精細 探索食品安全智慧監管新路徑
據大云鎮副鎮長葉明介紹,此次以大云鎮集鎮和云瀾灣景區為試點,在大中型餐飲、小餐飲、校園食堂等共85家餐飲單位安裝92個人工智能攝像頭,試點餐飲單位安裝2套物聯網監控設備,連接監控指揮中心,“未來,全鎮220多家餐飲單位都將納入該監管系統。”
強調從“事后舉證”轉變為“事前預警”“事中干預”,形成全時監控、即時處置監管機制,是這套系統的一大亮點。此前,大云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第三方服務機構參與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形成了從隱患排查、先期整改、等級公示到問題抄告、違法查處、結果反饋的食品安全閉環式管理模式,實現從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傳統式監管向智慧化監管轉變。而打造食品安全人工智能小鎮則是大云探索食品安全智慧化監管的“升級版”。
嘉興市食安辦主任、市市場監管局局長王根良表示,近年來,嘉善縣安全監管動作頻頻,有許多創新舉措。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嘉善縣探索建立了食品安全第三方協作監管機制,創新了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模式。在食品安全智慧監管方面,羅星街道探索網絡訂餐線上線下監管,開發區(惠民街道)建立首個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社區,姚莊鎮探索食品安全風險指數監管模式,大云探索食品安全人工智能小鎮建設。這些舉措對于推進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模式現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