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扶貧 真情幫困
2014年,受安徽省樅陽縣市場監管局委派,我被安排到樅陽縣官埠橋鎮祖農村任扶貧工作隊隊長,2017年5月任副隊長(隊長由上級指派副處級干部擔任)。祖農村全村111戶308人需要脫貧,經過工作隊幾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村已有47戶188人脫貧。對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今年全村預脫貧51戶100人,剩下未脫貧13戶20人,屆時貧困發生率僅為0.63%,村出列大有希望。
體察民情辦實事
經驗告訴我,要想帶領貧困村脫貧,必須不間斷走訪民情,切實幫貧困戶解決實際難題,才能真正走進貧困戶心里,“你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你當親人”。
上任伊始,我就與其他村干部在最短時間內對全村所有貧困戶走訪了一遍,并自己動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111戶308人建立了紙質與電子兩套檔案,基本摸清底數。隨后,只要一有空,我就到貧困戶家中拉家常、聽訴求、辦實事、聚人心。
一次,我到84歲的貧困戶朱士進家走訪,了解到他家在周邊的荒山上開辟了茶園,我當即決定幫其實測茶園畝數并申報產業補貼。我和他冒著高溫在山林間耗費兩個多小時走了十幾公里完成了實測工作。回來后,我脫下衣服一擰,汗水直滴,喝了一大碗水才壓住心慌。后來,我還為朱士進家申報了危房改造項目,并協調落實工匠與建材,助其蓋起了輕鋼結構屋面房。
付出真心,換回的是真心。去年10月的一天,見我與村民在地里干活,朱士進放下手頭的事,一溜煙跑回1公里外的家泡上一杯自制新茶送給我表達謝意。他老伴兒則拉著我的手讓我去家里坐坐,說“房子可亮堂了”。
幾年來,我累計為貧困戶辦理諸如居民養老保險、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等各類服務事項超過500件。我所做的這些急事、小事,大大拉近了與村民之間的距離,大家對我更信任了,脫貧攻堅工作推動起來也更為順暢。
產業扶貧增后勁
我深知,祖農村要持久脫貧不返貧,不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肯定不行。為此,我一手抓貧困戶發展產業致富,一手抓村集體發展產業增收。
在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時,我著重為其出點子、當“智囊”。當我發現貧困戶朱永青房前屋后適合規模養殖時,便建議她利用房前拋荒地養牛,利用后院開闊地養豬、養雞,朱永青后來順利脫貧;當得悉貧困戶許向明兒子有廚師手藝,便建議他家開農家樂飯店,并協助其辦理了營業證照,申報了“明廚亮灶”改造項目,實現了穩定增收……
幾年來,我與其他村干部共為貧困戶出了81個脫貧點子,貧困戶因此獲產業利潤和獎補資金累計達數百萬元。我還引導貧困戶“抱團兒”闖市場,抵御市場風險,帶動貧困戶勞動就業創業,拓寬收入來源。目前,全村共成立水稻種植,豬、魚養殖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
此外,我協助隊長著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打造了百畝牡丹產業園,現首批已種植油用牡丹70余畝,目前長勢良好,穩產后每畝年收入可達500元,并能帶動貧困勞動力就近務工,增加家庭收入;發展村集體光伏產業,70千瓦村級光伏電站年可增收6萬元。
眾人拾柴火焰高
改變農村貧困落后面貌,社會力量不可或缺。一方面,扶貧工作隊注重加強與熱心企業的緊密對接,相繼爭取企業扶持資金和實物累計10萬余元,幫助10余名貧困勞動力在企業落實就業崗位,人均年增收2萬余元。另一方面,注重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爭取到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投資約200萬元,建成了5條道路;爭取水利“八小”工程支持資金,完成了投資65萬元的水毀工程新莊小閘建設、祖莊及其他溝渠整修清淤1000余米;新修了12口當家塘。
值得一提的是,樅陽縣市場監管局幾年來共支持祖農村建設資金近30萬元,74名幫扶人員累計捐資捐物近30萬元。(作者/安徽省樅陽縣市場監管局辦公室副主任、樅陽縣官埠橋鎮祖農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 朱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