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放管服”系列報道①丨疏解化妝品注冊備案檢驗“堰塞湖”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陳燕飛) “長期以來,由于化妝品檢驗檢測資源緊張,企業經常因為排隊等待產品檢驗而耽誤上市時間。將化妝品檢驗機構由資格認定改為備案管理,有望疏解這一堵點。”日前,珀萊雅公司研發總監蔣麗剛在接受采訪時這樣告訴記者。
新年伊始,《化妝品注冊和備案檢驗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公布后,引發廣泛關注。業內人士表示,化妝品檢驗機構由資格認定改為備案管理,實際上是對化妝品檢驗資源的釋放,有助于提高化妝品檢驗檢測能力,加快化妝品上市速度,推動化妝品行業進一步發展。
檢測“堵車”曾是常態
“我們科室排隊待檢的產品數量,高峰時期能達到一個月近百個。”上海皮膚病性病醫院皮膚與化妝品研究室副主任談益妹這樣告訴記者。
以防曬類產品檢驗檢測為例,記者了解到,一般檢驗機構的承接能力從幾十個到幾百個不等。對一些承接能力較弱的檢驗機構來說,近百個產品排隊待檢,意味著企業拿到檢測報告的時間要比正常晚一個多月。
這還不是企業排隊最長時間。北京市某化妝品注冊備案代理機構相關負責人王女士告訴記者,檢驗檢測“堵車”嚴重的時候,企業要想拿到檢驗報告需要3個月乃至更長時間。
檢驗機構少、分布不均是造成堵車的主要原因。以上海皮膚病性病醫院為例,其是業內知名的化妝品檢驗檢測機構,也是目前全國僅有的7家能夠承擔防曬產品SPF(防曬指數)檢測的機構之一。此外,目前全國還有28家經過國家衛生部門資格認定的能夠承接化妝品衛生安全檢驗檢測的機構。全部加起來,全國只有35家檢驗機構能夠承接特殊用途化妝品的人體安全性測試。據統計,我國有3000多家具有資質的化妝品生產企業,每年推出新產品達幾十萬件。
檢驗機構還存在地域上、能力上的不平衡。談益妹給記者舉例說明:比如廣東省和上海市是我國化妝品產業較發達的省份,雖然國家沒有規定化妝品檢驗必須屬地化,但是企業仍傾向于選擇在屬地檢測。這也造成了化妝品檢驗檢測資源的緊張。
“將承接化妝品檢驗檢測的大門打開,允許第三方機構承接檢驗任務,對化妝品企業和檢驗機構來說都是利好。”談益妹說,對企業來說,其好處自不待言;對于檢驗機構而言,一方面能夠緩解檢驗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競爭機制,提升化妝品檢驗檢測能力,產品檢驗質量也會有很大提高。
第三方機構面臨能力大考
《征求意見稿》指出,不再保留原化妝品行政許可檢驗機構和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檢驗檢測機構的稱謂,取消原有的化妝品注冊和備案檢驗檢測機構需要資格認定和指定的做法。具備一定條件的檢驗檢測機構經備案后即可接受化妝品生產企業的委托,開展化妝品注冊和備案檢驗工作。
在業內人士看來,征求意見稿無疑是給企業產品送檢松了綁。
所謂“具備一定條件”就是取得檢驗檢測資質認定(CMA)。談益妹告訴記者,CMA認定屬于檢驗檢測機構的入門資質,證明檢測機構能夠提供公平公正數據。事實上,符合入門條件的機構不在少數。記者從國家認監委了解到,目前全國可以做化妝品全項檢驗檢測的機構有70家,可以承接其中部分檢驗項目的檢驗檢測機構全國大約有300家。
根據《征求意見稿》,化妝品生產企業按照化妝品注冊和備案檢驗項目要求,可以選擇經備案的任一檢驗檢測機構開展相應的產品委托檢驗。檢驗檢測機構可結合自身的檢驗能力條件,承擔相應的檢驗項目。
“這就意味著將檢驗檢測機構的選擇權交還給市場。未來,將由化妝品企業自行判斷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和能力。”蔣麗剛對記者說。
值得關注的是,《征求意見稿》最后一條明確指出,當檢驗報告不符合有關規定時,藥監局要求重新出具檢驗報告,損失的時間由企業承擔。“這就要求企業出于為了保險考慮將產品送到經驗豐富的檢驗機構。”上述北京市某化妝品注冊備案代理機構相關負責人王女士說。
談益妹也對記者表示,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進入后,可能在短期內因缺乏化妝品注冊檢驗方面的經驗,會面臨市場的考驗,同時要規避由于市場價格惡意競爭影響到檢驗檢測質量。但是長期來看,將會有不少能夠嚴格控制好檢測質量的第三方機構會從中獲益。
檢驗流程更加優化
除了 “簡政放權”外,《征求意見稿》對原化妝品行政許可檢驗和備案檢驗流程進行了優化調整。
《征求意見稿》提出,對封樣環節進行整合,取消了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許可檢驗由省級局封樣的做法,改為統一由首家承擔檢驗任務的檢驗檢測機構完成封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企業等待的時間。
蔣麗剛告訴記者,以往監管部門往往親自上門對特殊用途化妝品封樣,意在同時考察企業生產能力。但是由于化妝品企業委托生產的情況普遍,有時候難免存在跨省封樣的情況,“有的受委托企業等監管部門上門封樣需要一個月時間。”
蔣麗剛表示,現在國家藥監局成立了專門的化妝品監管司,各地方監管部門也都成立了相應的化妝品監管處室,化妝品監管力量得到加強,“將化妝品封樣交給檢驗檢測單位承擔,既是給企業解綁,又釋放了監管資源。基層監管部門可以將更多的監管任務融入到日常監督檢查中,進行事中事后監管。” 蔣麗剛說。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明確,化妝品生產企業的注冊和備案檢驗委托申請,由原有的在檢驗機構窗口操作,改為在檢驗信息管理系統網上平臺操作,企業可以在線選擇具備相應能力條件的檢驗機構提出委托申請,檢驗機構確認后可接受企業的送樣并開展相應的檢驗工作。蔣麗剛表示,不再報送紙質件,無論是對企業還是檢驗檢測機構,都會更便利。
目前《征求意見稿》還在征求意見階段。在采訪過程中,不少企業人員希望《征求意見稿》相關內容能夠進一步細化,以便操作更好落地,紅利釋放更為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