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黨委書記盧江:強化大數據在預警防控食品安全隱患中的應用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郭婷 陸悅)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黨委書記盧江建議,強化大數據在預警防控食品安全隱患中的應用,切實提升我國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盧江委員表示,食品安全是我國轉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民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特別是隨著食品領域新產品新工藝新原料的不斷涌現,食品安全風險生成的不確定性和未知風險依然嚴峻,局部食品安全暴發性事件時有發生,社會關注度仍然很高。應用大數據技術及時收集覆蓋食品安全全鏈條的相關數據,同時融合時空、地理、環境、氣象及醫療健康等信息,系統分析識別風險,就能實現食品安全事件的預警防控,從根本上防范食品安全風險的發生發展。為此,強化大數據在食品安全隱患預警防控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盧江委員指出,截至目前,我國尚未形成涵蓋“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全國一盤棋的大數據挖掘應用戰略格局。突出表現在:頂層設計有待加強,相關落實工作有待進一步推動;現有數據標準不統一;數據應用能力有待加強。
基于目前的問題和挑戰,盧江委員提出五點建議:
首先,加強食品安全大數據應用的頂層設計,完善數據共享融合的相關制度、機制和數據標準規范體系,并加快推進落實。
其次,積極爭取國家重點研發專項支持,特別是爭取在“十四五”期間的資助力度,加強食品安全大數據技術的創新應用。
第三,加強食品安全大數據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相關跨界人才,為食品安全大數據應用奠定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第四,提升食品安全大數據的隱私保護和安全性。加大資金投入,確保信息安全與信息化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
最后,成立數據應用中心等平臺機構,建立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為主,融合時空、地理、環境、氣候等因素的大數據中心和平臺,以確保信息和數據收集及應用開發的有效性、前瞻性和科學性。以此促進各部門數據盡快實現共建、共享、共贏,為從根本上防控食品安全隱患,保證我國食品安全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