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冒充名醫賣“祖傳特效藥”僅上海就有50多人受騙
原標題:冒充名醫賣“祖傳特效藥”僅上海就有50多人受騙 滬警方破獲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涉案金額超千萬元
今年1月16日,陜西西安寶芝林醫藥有限公司42名員工在上班期間同時失聯。3天后,員工家屬收到上海警方拘留通知書,才得知家人因涉嫌詐騙被帶到上海。前天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召開新聞通氣會,詳細披露案情和偵破經過。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莊莉強警官稱,這是一起冒充“名醫”售賣所謂“祖傳特效藥”的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涉案金額超過千萬元,被害人遍及全國,僅上海就有50多位市民上當受騙。
“名醫”網絡問診,推銷“祖傳藥”
去年11月起,上海浦東地區先后發生多起中老年人被騙案件:犯罪嫌疑人冒充“名醫”,先通過微信與被害人交流并提供免費問診,虛構療效和用戶好評騙取被害人信任,再將市場上常見的低價藥偽裝成“祖傳特效藥”,高價推銷給求醫心切的被害人。
接到報案后,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公安分局成立專案組展開調查。民警發現,案件涉及的問診、推銷和付款環節均發生在網上,最后收貨也是通過快遞貨到付款,被害人從未與犯罪嫌疑人面對面交流。專案組從快遞物流信息入手,經匯總梳理和分析,鎖定西安一個物流寄送點。去年12月起,專案組先后3次赴西安偵查,從物流寄送點入手追蹤犯罪團伙的蛛絲馬跡,最終在西安市某商務樓內成功鎖定犯罪團伙,并逐步摸清犯罪團伙的活動規律和人員構成。
今年1月16日上午,浦東公安分局專案組對商務樓內2000余平方米的辦公區域開展清查收網,現場控制全部嫌疑人員,查獲大量電腦、儲存設備、話術單、賬冊等涉案物品。1月18日,犯罪團伙嫌疑人被浦東警方押解回滬并依法刑事拘留。
無學醫經歷,培訓兩周成“名醫”
據上海警方介紹,犯罪團伙采取公司化運作,內部分工嚴密,按不同人群和疾病種類分為“男科”“耳科”“婦科”等業務小組。犯罪團伙通過電視廣告、網絡彈窗、微信群等方式散發廣告信息,一旦有被害人問詢,先要求對方關注團伙提供的微信公眾號,然后安排相應“科室”銷售人員通過微信點對點與被害人交流問診。銷售人員按公司印發的話術單,頻繁使用問診專業術語,誤導被害人相信其“醫生”身份和“診斷”結果,夸大所謂“祖傳特效藥”效用,吸引被害人購買。
“實際上,這些銷售人員僅在應聘加入公司后,接受了為期兩周的培訓課程。”莊莉強說,警方調查發現,這些冒充名醫的銷售人員均無從醫背景或學醫經歷。正式工作后,公司為每名銷售人員配發四到五部工作手機,專門用于微信交流。為應對被害人提出的各類醫學問題,公司專門定制配發針對不同疾病的話術單。銷售人員在明知自己沒有問診配藥資質的情況下,不但配合使用話術單行騙,還通過培訓中學到的銷售技巧,以“最后一份”“限定購買”等詞語誘導被害人購買,以此獲取高額提成回報。
常見藥偽裝成“特效藥”賣高價
成功誘騙被害人購買藥品后,銷售人員會以藥物實際價格的10倍報價,讓被害人通過微信紅包方式,先行繳納所謂“訂金”,后續費用則通過快遞貨到付款形式收取。為逃避打擊,犯罪團伙還專門為銷售人員開發了一套訂貨系統,系統內顯示的藥物價格為正常價格,僅為實際銷售價格的十分之一左右。從警方目前查獲的涉案藥物看,大部分都是OTC乙類非處方藥品,并非犯罪團伙宣稱的“祖傳特效藥”。
目前,上海警方已查證案件涉案金額高達千余萬元。本案中的3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被浦東公安分局依法向檢察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案件相關調查正在進一步展開。上海警方提醒:市民在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一定要找正規的就醫、買藥渠道,不要輕信他人介紹或廣告宣傳。只有正規醫療機構才能準確診斷病因、對癥下藥,也只有正規實體藥店和授權的網絡藥房才能提供合法有效的藥物。(記者 鄔林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