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絲剝繭破疑案——高郵市破獲一起制售假冒中藥飲片案紀實
近日,江蘇省高郵市市場監管局會同公安部門,成功查獲一起生產、銷售假藥案,查明犯罪嫌疑人蔣某長期以來生產、銷售假藥,并以“亳州市坤源醫藥有限公司”和“揚州清禹醫藥有限公司”名義將假藥銷售到高郵市十余家醫療機構和藥品經營單位,貨值1436.19萬元。
事情要從2017年6月說起。高郵市市場監管局接到群眾舉報,寶塔村某住宅區內經常有人晾曬中藥材。接到舉報后,高郵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鄧中良、畢波會同市公安局相關人員赴現場檢查,發現蔣某從安徽省亳州市中藥材市場采購無生產企業、無生產許可證、無檢驗報告的中藥材,并用標示為“安徽尚德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和“安徽友信藥業有限公司”的包裝袋、標簽、合格證進行生產、包裝。現場檢查還發現包裝好的中藥飲片200種,蔣某涉嫌生產、銷售假藥。
經調查,蔣某承認在寶塔村某住宅內生產中藥飲片。2017年9月,經過進一步調查后,辦案人員發現蔣某還以“亳州市坤源醫藥有限公司”和“揚州清禹醫藥有限公司”業務員的名義向高郵市十幾家醫療機構和藥品經營單位銷售中藥飲片。為進一步查清蔣某的違法事實,高郵市市場監管局召開專題會議,成立專案組,分4個小組赴高郵市各醫療機構開展調查。
調查剛一開始便陷入僵局。各醫療機構都能提供蔣某作為藥廠業務員的相關證明材料,且醫療機構的財務部門均表示,付款方式嚴格按照財務要求,采用轉賬方式,資金不經過蔣某。于是,辦案人員決定從銀行入手,查明資金流向。
經過多方縝密檢查,辦案人員終于發現,所有醫療機構提供給藥品生產企業的轉賬支票到達銀行后,全部被人攜帶藥品生產企業公章,以支票“背書”轉賬方式轉入蔣某個人賬戶。
在證據面前,蔣某終于承認私刻公章、通過加蓋公章將錢轉到個人賬戶的事實,但依然辯稱雖然無證生產中藥飲片,但他確實是藥廠的醫藥代表。真假混賣,違法金額無法認定。
辦案人員決定將調查重點從高郵市轉移到安徽省亳州市。2018年3月,在亳州警方的配合下,鄧中良、畢波逐一走訪蔣某銷售的中藥飲片上標稱的藥品生產廠家,發現蔣某銷售給高郵市各醫療機構的中藥飲片全部不是這些企業生產的。
2018年8月,調查結果表明,蔣某從亳州市中藥材批發市場批發中藥材后,在高郵市高郵鎮寶塔村某住宅內稱重、分裝、貼標簽等,生產標示為“安徽尚德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和“安徽友信藥業有限公司”的中藥飲片,并以“亳州市坤源醫藥有限公司”和“揚州清禹醫藥有限公司”名義銷售。
目前,蔣某已被高郵市檢察院提起刑事訴訟。